们也大多做出选择,其中,有高达三成五的流民们,愿意回到六镇,继续牧羊——他们非常期待获得自己的牧场。
\n
还有二成的老弱,被有限安排在青州,他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被分发土地,成为农户。
\n
剩下近九万余人,其中有将近四万的青壮,则进入了一个新成立的,工兵队伍,他们的第一件工事,就是带着家眷前去大梁,也就是运河南北的交汇处,修筑自家家眷的宅院、码头,以及河中的淤泥。
\n
高欢看着这些跟着他好些年的同乡们,有些惆怅。
\n
“大哥,没什么好难过的,”他的手下尧雄笑道,“至少,咱们以后,都算是开国之将了。”
\n
高欢苦笑一声,拍了拍兄弟的肩膀,他当然明白,能在最后时间,跳上这昭国的大船,已经算是幸运,但是看着这些同乡畏惧又带着一点兴奋的商量着归处——他就明白,他们在这一刻,归附了新的朝廷。
\n
不是那种无路可去,跟在身边的追随,而是发自内心地喜乐与期待,拜服于新朝。
\n
明明是好事,便莫名的,他就是突然从心涌出一股遗憾。
\n
好像,有什么命运,永远地离开了他。
\n
第316章 难以抉择
\n
与此同时,贺欢在幽州的攻伐就显得乏善可陈。
\n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范阳到燕都一带,都是只有微小丘陵,只有一些小河的普通要塞,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n
以前,河北士族还能依靠坞堡,结寨自守,如今,再厉害的坞堡,在炮火面前,也显得脆弱不堪——在魏晋之时,大小郡县的城墙,都是夯土混合石子而成,除非是主城,才有资格使用糯米浆做粘合剂的三合土。
\n
高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