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没打算打一场持久战。
对于清廷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来说,她的权力基础,属于后党的淮军,在这场战争中已经灰飞烟灭了。
如果这仗再打下去,就只能由帝党的人物来继续指挥。
很显然,谁指挥战争,军权就会落在谁的手上。
如果帝党掌握了军权,以慈禧为首的后党集团就失去了主导地位,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不管外间反对和约的呼声多大,朝廷都铁了心割地赔款。
于是,在四月初八,清廷正式批准了议和条约。
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四月十一,倭国政府宣布放弃了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
五月,清廷用海关税收等做抵押,从俄、法的联合银行借了大笔的款项,最终分四次,将赔款向倭国全部付清。
议和谈完,条约签了、款也赔了,朝廷终于可以放心了。
当然,倭国还没撤兵呢,双方还在扯皮,商议归还辽东半岛的相关事宜。
倭国自然不肯轻易归还辽东半岛,还要再咬下一口肥肉才行。
不过,对于东边道军民英勇抗倭的表彰,这回倒是下来了。
张锡銮指挥抗倭有功,正式接任分巡东边兵备道道员,官职从原本的正四品,提为二品,加兵部侍郎衔。
原安东知县荣禧,临阵脱逃丢弃安东城,本应惩处,念在其抗倭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