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命了?”
\n
李彦直赶紧拉着哥哥们道:“快走快走!明年再来考也不迟!”
\n
正要走时,里面忽然传出命令来,问:“是尤溪的神童来了么?”
\n
李刚等仿佛才掉下悬崖便抓住了一根绳子,纷纷道:“是,是!”
\n
那传令的便道:“督学有令,破例,让尤溪神童进来!”
\n
李彦直愕然道:“这也行?”
\n
贾郎中将长耳竹篮往他肩头上一放,道:“当然行!大老爷说行,那就行!”
\n
李彦直便背了竹篮入内,在北面大厅拜见提学官,提学官伸长了脖子一望,李彦直还小,都还没帽子,一路上李刚等跑得飞快,他在轿子上吹风,头发被吹得都往后直,若是放在上辈子,这模样叫前卫,放这个时代,却叫狼狈,加上他一晚没睡,眼圈黑黑的,于狼狈中又带着几分好笑,提学官一看便笑了起来,道:“看你不过七八岁,居然能让探花郎赞不绝口,不知是走了什么门路,花了多少孝敬!”
\n
徐阶当年中的是进士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在这等语境下,所谓的探花郎自是指徐阶无疑了。李彦直不知他来历,但见他慈眉善目的,又提起徐阶,那多半是“自己人”,便说:“我走的是阳明先生的门路,用知行合一做的孝敬。”
\n
提学官讶异道:“福建小童,竟也知道阳明先生?也懂得知行合一?”
\n
他为何会有这种语气呢?原来理学、心学为宋以后儒门内部的两大流派,朱熹是理学之祖,陆九渊为心学之宗,自朱、陆开始,两派纷争不断,王明明横空出世以后,朱陆之争又变成朱、王之争。朱熹生于福建,弟子又多福建人,尽管自宋到明,朝代都换了两次,但福建作为理学的大本营却从来没动摇过!因此朱熹之学说又被称为闽学。尤溪是朱熹的出生地,所以这个地方对理学一派颇有一种地理上的特殊意义,福建儒生,交往无不谈闽学而斥心学。这提学官却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