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内阁眼下只有两个人,实在有些不稳定,所以便无人反对,丁汝夔入阁的事情就这么成了!
\n
明代六部尚书中以吏部、兵部权力最重,丁汝夔又有战功在身,李本却庸庸碌碌,一直没什么大功劳可言,所以李本入阁虽早,但丁汝夔入阁之后,李本反而要让他一肩了!
\n
丁汝夔入阁之后也解除了部任,又与徐阶商量,命张经接任兵部尚书。张经是福建侯官人,算是李彦直的老乡。刚好这时户部尚书以年老上奏请求致仕,内阁便准了,却让方钝从南京户部尚书转为北京户部尚书,方钝人在北京都还没动呢,就从南京户部尚书这个闲职,一转变成大明帝国的财神了。
\n
跟着内阁却又让王上学转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做了御史言官们的头头。
\n
这几个接连而来的职位调动虽然稍显频密,但战后论功之际,在程序上却也属正常,然而官场的老油条们却都嗅出了大变的味道来!
\n
而身处其间的李本更是坐立不安!徐阶提出的这几个职位变动,也都知会过他,李本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然而这几个人每上来一个,李本便觉得自己被挤开了一步,离权力中心远了一步!到得后来,廷议时是丁汝夔、方钝、欧阳德、王上学等济济一堂,都拥簇着徐阶,而李本却被抛弃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了!
\n
这些变动,竟然在两日之内就完成了,和这次官场大变仿佛没什么联系的李彦直坐在家里,看着风启在“欧阳德、丁汝夔、张经、王上学、方钝”等一个个的人名后面打勾,上去了一个人,就打一个勾,等王上学当上了左都御史以后,李彦直才笑道:“差不多了!”
\n
就在当天,刑部主事董传策上书,请监国裕王登基称帝,以正国本,以安天下!
\n
话说,拥立皇帝登基,关他一个刑部主事什么事?不过明朝的规矩,六部主事官员也是有资格议政,所以董传策就上了这道奏疏。他这奏疏一上,天下人就都明白了:首辅徐阁老在表态了啊!
\n
为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