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个地区原来有一些低矮简陋的民居,但仅仅这些当然无法满足外商们的需求,不但数量远为不足,而且这样的房子阿尔梅达也住不下去。
\n
于是有精明的商人开始承包这一带的工程,正在赶建客栈,不过这些阿尔梅达是享受不到的了,他上岸后住进了一个帐篷里,将就过了一晚。第二天又让助手去排队,向当局递交贸易申请。
\n
中国的商人大多住在上海县城,由于大量的商贾往这边涌,上海县城早就住不下了,他们就只好住在近郊。可以预见将来这座市舶司总署所在的城市势必要扩建。
\n
在番滩和上海县城之间又有一个特区,官方演习旧称呼将之叫作榷场,是一个大约五百亩左右的区域,在陈羽霆的规划中这里将建立十五个商贸坊,作为中外商人交易的所在,现在房屋还没建好,只是用泥土垒出成十五个区,如陶瓷区、丝绸区、棉布区等等,房子都还没见影子呢,大部分地方只是露天,但商人们进入之后已经开始交易了。
\n
阿尔梅达第一天先去找海军都督府的官员,拿出詹臻的介绍信求见李彦直,跟着便去了陶瓷区,看过样品之后抢购到了一百箱的瓷器,第二天又去丝绸区,订了两百担生丝——他订购货物后又将订购货物的数量、种类向市舶司的书记手汇报备案,因交易货物没有备案一律视为走私,无法得到官方的保护,若被走私稽查队稽查到还可能连船带货一起被扣押充公。
\n
虽然在榷场有好几个中国商人诱惑他说能够偷偷将货物运到他船上去,不用登记备案,以避开海关的稽查偷漏关税,但阿尔梅达初来乍到,觉得这样做并不保险,就没答应。实际上在他抵达上海之前,榷场内部已经发生了十几起类似的骗局——一些奸商谎称可以避开关税稽查将货物直接运往外商的船上,结果收了订金以后就逃之夭夭。市舶司总署的官员有意地将这类骗局在外商中反复宣传,阿尔梅达也受到了这种舆论的影响,便没有答应那几个打包票说一定能帮他偷漏关税的中国商人,而是走了正规的渠道,老老实实地交了关税——他计算过,只要能平安返回欧洲,这笔关税相对于利润来说简直小得不足以让他去冒险!
\n
阿尔梅达在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