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忌惮,自己或许就能做个更舒心的太平王爷了。
\n
可惜这一切如今都已经不可扭转。
\n
这如履薄冰的日子,让朱载圳每天吃山珍海味也觉得没滋味,穿绫罗绸缎也觉得不顺心。他甚至觉得自己现在过的日子,比大街上的叫花子都不如!
\n
“叫花子至少还自由些!”
\n
可朱载圳并不知道,自己有一天还真会闹穷。
\n
朱元璋定下的国策中,对皇子的保护极其严密,哪怕不受皇帝待见,按常理朱载圳也会有封地,虽然没有封地的政权,但每年例行的大笔开销费用也少不了。
\n
可是这一年,在朱载圳回京后就不离不弃、跟在他身边替他打理的胡敬宗忽然发现例银没到,他跑到有司衙门询问,得到的回复却是:“右都御使如今正在清点诸王封禄,说诸王的俸禄要迟点发。”
\n
如今的右都御使,正是已被士林视为李哲爪牙的高拱。
\n
胡敬宗虽然正烧着景王这口冷得不能再冷的冷灶,可对朝中的变化仍然是了如指掌,一听之下大怒道:“高拱算什么东西,敢来截王爷的例银!这些目无君长的暴发户,难道连这太祖成祖定下来的规矩都不顾了吗?”
\n
这可还真叫他说对了!
\n
高拱这次的作为不是针对景王,而是有心要从这里拿钱。朱元璋对他的子孙照顾得实在太周到了,所有皇家宗室一生下来,就有一个严密的登记手续,子孙列名之后,他这一生的费用从生老病死国家就全包了,而且大概是为了保证皇族的尊贵,朱元璋又不许他的子孙考科举走仕途的道路,更不许他的子孙经商,至于打工就更不用提了,因此洪武皇帝的子子孙孙,除了北京城里的皇帝以及几十位藩王之外,其他的一爬出娘胎就被决定了要做一个制度下的废人。而且朱元璋对子孙的恩泽当真是不分远近,只要是他的血脉他就要他所创立的大明朝廷都养着。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