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马尼拉这个“泥潭”已经把索萨拖了三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他不断地寻求突破,并成功地在哲河港周边取得了一些登陆据点,
\n
庆幸的是,由于大量中国农民南迁,南洋地区的农业开发在短短几年内已取得相当可观的进展,中国农民是世界最优秀的农民,即便在福建那样不算肥沃的土地上,也能种出世界第一的亩产量来,到了那样这边,土地肥沃,天气适宜,稻谷一年收双季都是寻常的,有些地方甚至一年收三季。
\n
这才几年功夫,巴拉望和新加坡已经能够自给自足,飞龙、吕宋、婆罗更是成为了粮食出口地,这些粮食有一部分运回了大陆,以弥补长江三角洲一带因为经济作物的开发而出现的粮食缺口,剩下的则留在了泛南海地区,既压低了这个地区的粮价,又增加了这个地区的粮食储存。
\n
因此故,索萨的大军在马尼拉暂时来说并不缺乏粮食,在战前他就有积极的准备,趁着粮食底价大量购入,开战以后,马六甲和新加坡的存粮,通过海船源源不绝地运过来,许多中转物资都囤聚在婆罗与巴拉望,然后再运往马尼拉湾。
\n
海风与洋流作为免费的动力,帮索萨与洛佩兹维系着这条补给线,被围困在吕宋的明军,由于长期的围困,商人的不满渐渐抬头,土著也开始有不稳的迹象,这些都让索萨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n
战争有时候就是看谁熬得更久!从胡宗宪决定坚壁清海开始,这场战争就注定了是要持续很长时间的,可作为被隔绝孤立的一方,吕宋的明军更容易产生信心动摇,欧洲人则从一开始的烦躁,渐渐恢复了信心。马尼拉湾战局的天平,正一步步倾向于欧洲人。
\n
不过,近半个多月来,索萨开始听到一些不好的传闻,最开始是有人来跟他说,大明的那位李元帅似乎出现在暹罗一带。索萨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些吃惊,赶紧派人调查下去,却发现这个传闻其实只是一个谣言,传说这个消息的人对消息的来源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甚至传闻中的几个重要的信息点——如李彦直带了多少人、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地方——也都自相矛盾,最后索萨断定:这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