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企业出售给了红星厂,还在辽东工业领域一路绿灯。
这是要造工业航空母舰啊,怪不得法国人称红星厂是未来的托拉斯企业呢。
从一个轧钢厂向集团企业过渡需要多少年?
红星厂很有可能会打破这个记录,只看波涛汹涌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凶险无比,机遇却也比比皆是。
大时代背景下造就不疯魔不成活的企业,也造就了一批胆大心细的企业人。
李怀德在担任管委会主任后,比较以前在视野和大局观上有了十足的进步。
他的讲话和发起的讨论,就连五大厂也得仔细对待。
凭借着一己之力,打造出汽车工业划时代进步程序的红星厂,已经有资格摇旗呐喊,号令群雄了。
从今晚来参加大会的人数就能看得出,这些人在心里已经认可了红星厂的供应链体系。
李学武的想法是,就算不能一鼓作气,让行业标准在红星厂诞生,也要让更多的人,更多的汽车企业认同红星厂提出的标准意见。
这件事可以慢慢磨,但红星厂现在就要开始做。
红星厂的标准出来了,受惠的企业越多,参与进供应链体系的企业也就越多。
更多企业认同并执行这个标准,就算没有经过行业讨论,但有汽车研究所背书,便也就成了默认的标准。
到时候,红星厂在全国重点工业城市建设仓库式汽车零部件标准储藏供应平台,完全可以凭借这一先决条件,左右全国的汽车发展格局。
废话,标准都是执行我们的标准,我说如何发展,不就是如何发展。
拥有完备特种钢材和新材料应用基础,红星厂是要掀起汽车工业变革的。
当然,你要是觉得造车条件更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
昨天看红星厂吹牛皮,今天看供应链企业吹牛皮,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咋回事?
红星厂支持中小车企试错造车,这些企业在听到行业标准一事时,就已经明白这次供应链大会的意义所在了。
造车不是更容易了,而是更难了。
有了标准就等于有了门槛,你连门槛都过不去,还怎么造车?
当然,你有了登堂入室的能力,也不意味着你就能大展宏图圆造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