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应天府的十所小学和五所中学门口都人满为患,家家户户都想把孩子给塞到学校去。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江南和淮南一带,新学的火爆,不仅让改革派看傻了眼,更是让守旧派目瞪口呆。
其实百姓的心思很简单,也很朴素,进入新学学习,能够更快学成出来,而且还有个好出处,比起动不动就十年寒窗,或许是一辈子之乎者也但也考不上个功名的科考,新学明显实惠太多了。
孩子从入学开始,最多九年,便能进厂吃皇粮,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且一旦进入大学,那便是官身了,比举子地位还高,秀才与之一比,都不够看的。
甚至不少农村子弟,都被家人给送了过来,就是为了入学,有个好出身。
亲眼目睹了入学报名的火爆场面,这让杨思义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学费给定低了,要不要再高一点。
与此同时,大明第一条铁轨工程,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战俘自从被重新编组后,便很少再闹事了。
近十万的劳动力,被有效组织起来后,干活的效率那是大幅提升,再加上有绩效的诱惑,不少战俘都拼了命的加油干。
至于什么国仇家恨的,此时此刻,也几乎都烟消云散了,毕竟在一口肉面前,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要是表现好的话,大明提供的伙食,比在安南当兵时吃的都好,
甚至大明的官老爷们,还很贴心的给绩效考核高的人,提供白酒和霜糖呢,这么宝贵的东西,他们在安南时,连见都没见过。
有时候他们甚至有种错觉,他们不是打了败仗被抓来的,而是来大明做工享受的。
有的人甚至都想永远留在大明,不为别的,在这里做工的话就能吃饱喝足,在安南哪有这般好日子过?
早知道大明这么好,那还为黎季孷卖什么命啊,一早就投降了该多好,可惜了那么多兄弟都战死沙场了,哼,都是被黎季孷那个王八蛋给害的!
不少人为了留下来讨生活,开始偷偷学习大明的官话了。
而且最近,官老爷们又组织了一批绩效考核最高的人,去看那什么叫电影的东西,电影是什么他们不懂,不过既然是奖励表现最好的人,那应该是什么不可多得的好东西吧。
然而当看完电影的人回来后,在其他俘虏的眼中,他们一个个的却是神不守舍,有的一脸如痴如醉,有的则是神魂颠倒,似乎是做了一场无比奇妙的美梦。
难道官老爷们儿带他们去逛青楼了?
在其他的俘虏们的追问下,这些俘虏们才如梦初醒般,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洋洋得意的告诉了其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