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质鲜嫩,等以后大明船队能航行到非洲时,能引进回来作为食用鱼也是极好的。
当然,在这里我不是要和你讨论这种鱼如何吃,而鲶鱼效应,和鱼也没有任何关系。”
刚才咱老朱看信差点没流出口水来,还在想着鲶鱼肉到底有多鲜嫩呢,结果老李你说鲶鱼效应和鱼没有任何关系?
那为何取了这么个破名啊?
害咱老朱还在这儿瞎想半天,不行,今晚得让御厨做鱼吃。
“鲶鱼效应,原本的意思是,在运输沙丁鱼的过程中,额对了,沙丁鱼在大明的名称叫鰛,即鰛在运输过程中,加入鲶鱼可以激活鰛的生存环境,使它们更加活跃,从而减少缺氧死亡的概率。
这种现象,便称之为鲶鱼效应,对应到市场经济生活中便是,通过引入外来因素或者强者,激发弱者或内部成员的竞争活力,从而提高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
原来如此,朱元璋摸着下巴,鰛他自然是知道的,宋朝时的渔民便在东海一带捕捞到了,当时也被称为沙鱼,现如今,鰛也成为沿海一带的主要食用鱼了。
要不,今晚就让御厨做鰛汤吃?一想到这里,朱元璋觉得肚子似乎还咕噜咕噜叫了几下,竟感觉有些饿了。
停停,打住,咋尽想着吃去了,都怪老李,尽把自己往吃鱼上带。
自嘲的笑了一下,朱元璋却是想到另外一个例子,当初加入义军反抗元庭时,徐达因为和自己是发小,所以早早就加入到自己麾下了。
虽然徐达智勇双全,不过在屡建奇功后,却是有些骄傲自满,从而产生了懈怠心理。
而后,随着另外一个更猛的猛将常遇春的加入,徐达或许是感到自己地位不保,又开始认真起来,接连又立下赫赫战功,包括鄱阳湖大捷,一举歼灭陈友谅主力六十万。
这或许就是鲶鱼效应的表现之一吧,常遇春便是那条勇猛的鲶鱼。
“那么说回原来的话题,江南地区因为通上铁路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自然会吸引外来的人力和资本,这些便是一条条的鲶鱼。
由于外来户的涌入,将进一步打破江南各地原有的人口结构,随即而来的,将是原有的宗族地方势力,将进一步被瓦解。
而本地的利益集团在受到威胁后,他们所能做的,除了和外来户展开竞争,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还会如何做呢?
除了依附朝廷,依附皇权,对于他们而言,恐怕选择也不会太多吧。”
呼!
朱元璋长长出了一口气,看到这里,老李终于图穷匕见了啊,不过这一柄匕首,对准的却是江南顽固的士族阶层。
自大明开国以来,除了元庭外,就属江南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