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打断了他的臆想。
“奇人李晗也送来了相关海军的组建和训练的资料,你们好好参考参考,一定要将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的,否则,朕拿你们是问,特别是徐天德,听明白了吗?”
“是,陛下!”三人齐齐回答道,嗓门扯得那叫一个震天响。
看着三人饱满的精神状态,朱元璋这才稍微满意下来,接着问李敏道:
“李爱卿,应天府到松江府的铁路,大概什么时候能完工?”
李敏想了想,回答道:“照目前的速度,大约还需要三个月时间,年前应该能竣工通车。”
朱元璋点点,又将目光转向了杨思义。
“这还有第三件事,杨爱卿,这件事朕决定交给你去办理。”
“陛下请说。”杨思义恭敬道。
“朕命你在三个月内,对整个江南地区进行一次经济大摸底,包括江南十府,以及和十府之间贸易密切的州府,每个州府的都有哪些产业,每年产值多少,都是哪些家族在控制,优势在哪里,成本几何,产业人员多少,全都要统计清楚!”
朱元璋顿了顿,然后又接着说道:“还有各州府之间,都有哪些贸易,其中主要贸易产品是什么,贸易额多少,以及各州府之间每月、每天人口流动有多少!”
“这……”杨思义听得一脸懵逼,这不就是库房盘点么,只不过盘点的对象扩大到了整个江南地区,还真把自己当账房先生了啊。
“怎么了杨爱卿?”
见杨思义一脸的懵懂闹不清楚状况的样子,朱元璋笑道:“有困难?”
“困难倒是能克服,只不过,微臣想不明白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杨思义将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
“是啊陛下,我也想不明白,为何要将江南地区的产业调查得这么清楚?莫非……”
李敏想到了一些别的东西,不过这个想法太吓人了,哪怕是如今士族文坛已经势微,他也不敢贸然说出口,怕朱元璋认为他在胡乱揣摩圣意,连忙闭了嘴。
而徐达三人虽然也听到了朱元璋在说什么,不过他们根本就没过多想,心思全在如何打造海军上。
“李爱卿,你想得没错,不过,咱却是要用另外一种,更隐秘的方法,来悄无声息的瓦解士族对江南的控制。”
“陛下,此话怎讲?这和将江南产业形势状况摸清楚又有何关系?”
杨思义和李敏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道。
朱元璋背着手,露出了高深莫测的表情,接着,便将从李晗那学来的方法,加上自己的理解,给几人讲述了一遍。
从铁路网的铺设,带来人口流动的加剧,冲击本地基层结构,到各地产业之间互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