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从地上起身,退出乾清宫。
崇祯一个人独坐许久。
最终一声长叹,眼圈已是泛红。
他明白温体仁话中的意思。
这次的风波,起初算不得什么大事。
也就是下面那些迂腐的读书人,受人鼓动,借题发挥罢了。
事情虽然有些棘手,却并非是不可控。
毕竟自己有平定辽东的武功,还有中兴大明的文治。
威望摆在那里,完全可以强力压制任何不同的声音。
大不了,太祖和成祖是怎么做的,自己再来一次就是。
再说了,如今拥护新政的官员、士绅、商人以及读书人,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
那些顽固守旧派,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可叔父没有想着去灭火,反倒要推波助澜。
先是魏藻德,现在又暗中指使温体仁拱火,将大火烧到了朝堂。
又让锦衣卫去了山东等地,搜罗衍圣公府的罪证。
大火一旦燃起来,将是焚天烈焰啊!
叔父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又不想自己沾边,有损自己这个中兴明君的声望。
叔父还是老样子,无时不刻在为大明天下,为自己这个侄儿着想。
自己何德何能,上天竟然赐予这样的叔父?
“罢了。”
崇祯无奈地摇摇头。
随即叫来秉笔太监:“传旨!”
午后。
一道圣旨,让百官沸腾起来。
内阁辅臣刘宇亮,罢职还乡。
户部右侍郎王家桢,罢官待参。
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调任五军都督府,任都督佥事。
皇帝释放的信号,再也明显不过。
很多大臣,尤其是‘云党’,无不震骇。
难道还是逃不脱鸟尽弓藏的怪圈,陛下要对国师动手了?
不少大臣闻讯后,则是匆忙回家。
赶紧写奏折,弹劾国师云逍子!
一鲸落,万物生。
这要是云逍子倒下了,将会有多大的回报?
此时出使?国的使团,刚刚返京。
还没向崇祯述职,就接到这样的圣旨。
王家桢表现的极为平淡,摘下官帽,交给传旨太监,然后从容去了家中侯旨、
刘兴祚则是回到锦衣卫,将手头上的事情,一一做了交代。
第二天清晨就去了五军都督府,找张维贤报道。
至于刘宇亮,接旨后竟是放声大笑,表现与往日大相径庭。
倒不是他有多豁达。
而是担惊受怕的日子,刘阁老实在是受够了。
跟建奴谈判,被当做猴子耍。
这次去?国,吓得好几次见到太奶。
回到大明之后,本来就惶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