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也”。
……
消息传至南宁,军民群情激愤。陈邦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没能取媚孙可望,反而结下大怨。更严重的是,朝廷与大西军的关系更加紧张,势同水火。
丹初早就想夺取浔州,如今师出有名,正是天赐良机。他立即上书朝廷,弹劾陈邦傅大逆不道,破坏大局,请缨讨伐陈邦傅。
不等朝廷回信,丹初就集结大军,发布讨贼檄文,以“为国除奸”为口号,起兵讨伐。
牛刀杀鸡,丹初出动了水师标、亲兵标、步兵第一标、辅兵标一万多人马,从横州向东出击,作主攻方向。步兵第三标从五屯所方向西进,为辅攻方向。
十一月二十日,赤军西路军进入浔州府贵县境内,逼近瓦塘渡。
瓦塘渡顾名思义,是个渡口,也是个商埠,北依浔江,南依亚计山,甚是险要。陈军以瓦塘渡为防御前沿,在江上扎设巨筏,布置火炮,又在亚基山扎设四座营垒,防范赤军东下。
虽说赤军有把握攻下瓦塘渡,但陈军防御严密,赤军若不付出一番伤亡,并不能轻易攻下瓦塘渡。攻坚战就是这样,守方占据地利,更具优势。
赤军还未开始进攻瓦塘渡,就有一伙山贼来投,原是贵县的佃民,愿意献计破贼。
情报局经过盘查,觉得可行,向丹初做了汇报。联想到国内佃变四起,丹初来了兴趣,下令传见。
“爵帅,小人原为贵县佃民,因官逼民反,到亚计山落草为寇。今日特意来见爵帅,愿献以破贼之策。”
山贼首领是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皮肤黝黑,说话不卑不亢,似乎来历不凡。
赐坐之后,丹初问道:“浔州沃野数百里,在广西号称富庶。怎么,这里的百姓也活不下去了吗?”
他并不刻意摆架子,却自有一股威严,令来人不由得心生畏惧。
“回爵帅,广西连年战乱,官府盘剥太重,就算庄稼丰收,老百姓还是吃不饱饭。”
“嗯,”丹初并不询问破敌之策,反而问道:“你是什么时候落草的?”
“前年三月。”
前年三月,也就是永历元年三月。
那时,丹初还是个童子兵,随焦琏救援桂林,在城外夺旗斩将,大出风头。清军刚刚进入广西,各地佃变四起,明军忙得焦头烂额。幸亏焦琏在桂林取得大捷,陈邦傅在贵县击败清军,明军才稳住阵脚。
不难猜出,这人必在那时参加了佃变,或许还是个头领。清军败退后,明军捕杀佃变头目,他不得不落草为寇。
“你在那时,为什么参与佃变?”
这突如其来的一问,令他敬畏不已,以为丹初真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