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军由韶州南下,二十九日到达英德县。总兵许尔显、副将江定国,率部走水路进攻清远。
清远位于广州北方,是广州门户。清军攻下清远,便可长驱直入,直抵广州城下。……
左参军方以智主司军事,首先做了汇报:
“昨夜,朝廷再次递来诏书,要求赤军、忠贞营、陈邦傅出兵,前往三水阻击清军。诏书公开发表,拜发于二月初二,梧州水殿。”
明朝中央文书类型繁多,主要有诏、制、敕、诰、谕、册、书、苻、令、檄等10种类型。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诏与敕。
诏,顾名思义,是皇命诏告于天下的意思,一般公开发表,且需举行特定的仪式。
朝廷以诏书的形式要求广西军头出兵,不合文法,用意也很明显:诏告天下,人尽皆知,逼迫岑丹初、李赤心、陈邦傅出兵。
上个月,兵部已经发过军令,檄调岑丹初等人出兵。当时形势不明,三人皆按兵不动。
这一次,小朝廷逃至梧州,惊慌失措,除了使用诏书公告天下外,还对三人加意笼络。
岑丹初这边,朝廷另送一封敕书,把他由定虏侯加封为“宁国公”。朝廷还承认了赤军对浔州、郁林州的占领,命岑丹初“加兵部右侍郎衔,总督桂西南官义土民兵马,经理钱粮马仗”。
这封敕书意义重大,从此以后,岑丹初可以名正言顺地节制桂西南各路官军、义军、土司兵、民团,并向各地征收钱粮马匹军械。
方以智接着说道:“朝廷公开诏令,又加封爵帅为宁国公。救不救广东,关系天下观瞻,亦关系民心所向。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得出兵广东。”
俞厚基主管政务,态度消极,说道:“国事如此糜烂,朝廷不事恢复,竟还在忙着打虎,内斗不休,简直无药可救。
“爵帅虽与高必正结为兄弟,赤军却与忠贞营不相隶属。陈邦傅又是我军仇敌,如今隐然劫持銮驾,居心叵测。朝廷没有威望,诸军不相节制,到了前线,不说并肩作战,能不内讧就不错了。
“就算咱们出兵广东,南宁与广州相距上千里,粮草转运困难。军队客居他乡,粮道处处仰仗他人。这仗,该怎么打?
“更何况,赤军正在扩军,人员尚未满编,装备更是差了一大堆。战船、步枪都很紧缺,一时之间也无法装配整齐。孔有德还在湖南,随时有可能打进广西。
“依我看,要出兵可以,做做样子还行,不能真打,不能损失自家兵马。”
军事上有很多不能打的理由,但政治上必须打。
“值此危难之际,朝廷封我为宁国公,自是希望我响应号召,出兵援粤。我立志抗清,赤军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