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等,合计已逼近十万。在赤军治下,差不多十个百姓就要养活一个“公职人员”,负担已经相当沉重。大兴教育,还要增加开支,还要养活更多的教师。
“这次出兵援粤,我会想办法约束队伍,节省军费。兴学的事不能耽搁,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决断不了的,先说说看。”
丹初鼎力支持,俞厚基备受鼓舞,说道:“全面普及公学,普及简化汉字、拼音,目前都是不现实的。受制于经费、教师的紧缺,军政府只能着重开展几项工作。
“一曰扩建大学堂。永安大学、武备学堂为两所仅有的大学堂,均需扩建。为普及兴学,拟新建一所师范学堂,专门培训教师。“二曰新建技学校。有几项技艺很紧缺,需要设立专门的技学校。拟新建七所技学校,分别为军械学校、农桑学校、医护学校、冶金学校、水利学校、土木学校、法律学校。
“三曰试点公学。拟试办公学,先为赤军、官吏、教师、工人等公职人员的儿童提供免费小学教育。待经费充裕,再全面推开。
“四曰统一教材。制定拼音、简化汉字标准,编纂统一的教材……”
“思路清晰,切实可行。章程抓紧拟出来,第一时间呈给我。在我率军开拔之前,必须敲定兴学方案。”丹初赞道,总体感到满意,提议道:
“水师协驻地在八尺寨,与武备学堂相隔较远,来往不便。将来若争夺广东,势必要大兴水师。现在,咱们没实力也没必要修造大船,先在八尺寨新建一所水师学堂,专门培养水师骨干。”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赤军虽有水师,却只是一支很小的内江水师。广东多海寇,战船多用广船,坚固高大,往来南洋,不容小觑。赤军得未雨绸缪,先行培养水师人才。
方以智提议道:“此次增援粤东,我军不必死战。爵帅劳苦经年,何不坐镇南宁,拜一大将领兵出征?”
丹初苦笑一下,说道:“此番作战,只能派亲兵协去。我是协统,又要与朝廷、东勋打交道。我若不去,谁还能担当此任?”
想一想,还真是如此。即便方以智是左参军,名义上的赤军二号人物,也根本不能担此重任。他只好叹道:“某甚惭愧,不能为爵帅分忧。”
下一个议题,加强宣传。
丹初说道:“启发民智需要教育,也需要宣传。教育确实不好办,宣传却容易得多。军政府成立了宣房,头一件事便是办报。《中兴报》是我亲自命名,亲自题辞的。自元月开始发行后,我还是不太满意。
“一是内容太少。每月朔望各出一期,一个月也就是两期,一期一万多字,讲不了多少东西。从下个月开始,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