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长逝,遗疏公而忘私,不计生前得失,可敬可叹。其身后恤典,必贵必重,方能激励志士。”
丹初正想借重刘远生,好增加自己说话的份量,便说道:“我打算上疏朝廷,请按中湘王之例,恤典阁老。大司马正好可以领衔,好增加奏疏的份量。”
这,未免过奢了吧?何腾蛟生前担任督师,位高权重,与瞿式耜、严起恒等重臣相睦,死后追封中湘王、中极殿大学士,谥文烈。
堵胤锡为吴党,一生好强,勇于任事,在朝中树敌甚多,与瞿式耜、严起恒政见不合。追封他为二字王,能成吗?
也不好说。赤军、忠贞营兵马雄壮,都愿为堵胤锡说话。朝廷吴党得势,正要倚重赤军、忠贞营援救粤东,必须重视他们的意见。
这件事,不妨卖岑丹初一个人情。刘远生计议已定,说道:“琢如以为,堵阁老该谥何字?”谥号虽只有两个字,却是对大臣一生功过的盖棺定论,是大臣死后最重要的恤典。堵胤锡为文臣,照例该以文字打头。
“文忠。”丹初不假思索,说道:“阁老忠诚勤奋,死后仍愿化作厉鬼杀贼。谥为文忠,最为恰当。”
谥法,危身奉上、盛衰纯固、临患不忘国、推贤尽诚、廉方公正、杀身报国,曰忠。
文忠,是美谥中的美谥,虽然比不上文正,却也只是稍逊而已。
从明初至今,只有十个大臣死后谥为文忠,其中有三个还是南明封的。就连张璁、杨廷和、张居正、孙承宗,死后不过谥为文忠而已。何腾蛟死后只是封为文烈,堵胤锡够格谥文忠吗?
丹初却执意谥为文忠。他与堵胤锡相识时间并不长,只见过两次面,却一见如故,对他很有好感,也极为推崇。
论识见之宏远、任事之勇敢,南明朝野能与堵胤锡媲美者寥寥无几。丹初正想倚重他的大才,为将来做一番长远的谋划。却不想,他溘然长逝,真是大夏将倾,巨木先折。
因为党争激烈,堵胤锡屡受诋毁,在南明永历朝的名声并不显赫。何腾蛟、瞿式耜等人死后,还有浙东史派为其扬名。堵胤锡则长期被埋没,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为堵胤锡谥为“文忠”,也算是为他正名。
丹初也想借此机会,向朝廷投石问路。行在离赤军地盘越近,丹初在朝中的份量越重。他是后起之秀,原对朝政不感兴趣,现在赤军羽翼已丰,足以影响朝政。
这次,正好在堵胤锡谥号上做些文章,借机敲打朝廷大小臣工。这些人目光短浅,党同伐异,占据高位,却毫无作为。
从历史上看,孔有德攻入广西后,朝廷西迁南宁。永历帝只知逃跑,不图恢复,群臣绝望。永历小朝廷濒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