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大炮,或由江西赣州带来,或缴获自明军。尚可喜令季奕声铸炮五十三门,凑成八十门之数。
至于造船,尚可喜亦很重视,令总兵许尔显、中军盛登科分别在清远、英德督造战船,计划增造一百二十艘。
清军部署可圈可点,主帅尚可喜出身于东江镇骁将,懂水战,麾下汉军擅长火器,故能以少胜多,打得东勋只能招架,不能还手。
庞天寿见丹初陷入了沉思,也就不再说话。待窥见丹初神色缓和,才说道:“大将军,有件事,老奴要得提醒下你。”
“庞公公请讲。”“杜永和为广督,视广州为禁脔,月前又在城北击败鞑子,更加狂妄自信,不许同袍友军靠近广州,免得别人染指广州。李元胤曾试图增援广州,被杜永和所阻。老奴试图增援广州,亦被杜永和所阻。”
广州都被鞑子围起来了,守将还固守门户之见,阻止同袍靠近广州。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确是丝毫不假,也是南明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
王朝的灭亡,大致都从朝廷失去威权、地方尾大不掉开始。永历朝从一开始就带着亡国之象,至今毫无改进,反而愈演愈烈。
“杜永和阻止友军入广,用的可是水师?”
“大将军明见。”庞天寿犹豫片刻,还是壮起胆子,问道:“老奴斗胆多说两句,天军进驻三水,兵马近三万,战船上百艘,将士用命,锐气十足。不知大将军该怎样挞伐鞑子?”
照庞天寿看来,最好立即发动反攻,痛痛快快地打上一仗,好为死去的明军出口恶气,也给朝廷送上一份大捷,鼓舞一下行在的士气。
“总要谋定而后动,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图进取。庞公公尽管歇息去吧,我此番前来,必要教训教训尚可喜。”
毕竟有过过节,丹初不愿让太监干预军事,干脆把庞天寿排斥在决策圈外。
三水、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密布。若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争取制江权。傍晚,丹初召来李元胤、陈奇策、阮廷峰,询问水师之事。
陈奇策掌管水师,对此比较熟悉,说道:“瑞国公麾下有两支水师,由总兵吴文献、殷志荣掌管,战船不下两百艘,大小船只上千艘。听说,瑞国公已上疏朝廷,保举吴文献为伯爵、殷志荣为都督,以激励水师士气。”
杜永和在广州城北击败清军,捷报传至梧州,永历帝大悦,晋升杜永和为瑞国公。东勋大将多升为侯爵,裨将多升为伯爵。
“鞑子也在招兵买马,试图壮大水师。之前,尚可喜派人招降红旗水寇徐图隆。徐图隆又招降梁标相、刘龙胜二人,三将共有战船一百二十五只,声势渐涨。
“尚可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