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封,请大将军节制公侯伯大小文武,以图中兴恢复。”
官场习俗,荐主必须贵重,被荐者方能心安。征虏大将军本就是将军重号,若由首辅举荐,自然最好不过。
王化澄贵为辅政大学士,资历足够举荐征虏大将军。但他声望不高,未免稍有遗憾。
眼下时局如此纷乱,能拜为征虏大将军就好,也不必在乎荐主了。若能在敕文上加上“节制公侯伯大小文武”的字样,更是再好不过,什么郧国公高必正、鄂国公马进忠、开国公赵印选等,都能名正言顺地节制他们了。
丹初心情大悦,说道:“阁老美意,我已心领。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王化澄见事快,认为岑丹初有人主之象,隐然有归附之心,故竭力逢迎,说道:“大将军变名号为征虏大将军,就可节制诸镇,奋力恢复。
“此事吾与国舅谋之已久,必可成功。前几天,秋翁(首辅严起恒)引咎让贤,铁翁(文安之)晋升首辅。铁翁由稼翁(瞿式耜)举荐,甫任首辅,想必不会得罪大将军。”永历王皇后早年曾随家人客居江西吉安,其兄为王维恭。王化澄为江西金溪人,崇祯七年进士,以乡曲结王维恭,通族为兄弟。
时事艰难,朝廷播迁至南宁,势必要笼络岑丹初。永历帝是个聪明人,不会不识时务,舍不得征虏大将军的名号。
王化澄风评不好,行在那些以正直自诩的文臣,大多以奸人视之。但奸人做事巴结,不避讥议,若能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大用。
君不见,冯铨攀附阉党,被明朝君臣斥为小人,永不叙用。满清却反其道而为之,用冯铨为内院大学士,班次在洪承畴、祁充格等满汉大学士之前,极为宠信。冯铨也对满清极为感激,竭力投诚。
王化澄贵为大学士,肯过来邀功,丹初正好结纳,便说道:“吾少年时便立志拜征虏大将军,若果真成行,死亦无憾矣。阁老成全之意,吾必领受于心,日后当思报之。”
王化澄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笑道:“大将军不必客气,某为国家天下计,非为个人私利也。”
二人想谈甚欢,王化澄见丹初心情不错,才说道:“大将军,皇上有旨意。”
丹初会意,略一犹豫,说道:“我让人安排香案礼乐。”
朝廷派天使官颁布诏旨,礼节颇繁,跪拜、奏乐、礼炮、官服诸物,一样都不能少。
以丹初的身份和资历,对此早已厌烦。王化澄既许他以征虏大将军之职,他也就勉为其难,正常举办仪式,给王化澄留足面子。
王化澄却十分乖巧,说道:“大将军,眼下时事艰难,军机刻不容缓。咱们就不必拘于俗礼,直接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