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面当无问题。
“国主放心,没有困难。”
“那好,南线的事,就拜托给你了。军情紧急,我不留你了。”
“诺。”魏国松正要离开,却被丹初叫住,只听他说:“老魏,咱们广州见。”
魏国松呵呵一笑,向丹初郑重其事地行了个军礼,策马离开行辕。
会议转而研究进攻肇庆。清军自失去罗定,日趋保守,不停收缩防线。自德庆州至肇庆府,一路城镇尽皆放弃。肇庆为广州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
张存仁重点防御肇庆,在北岭山江面设置两道铁索,拦阻江面。这北岭山位于肇庆上游十五里,西江在此收紧,江岸两旁都为崇山峻岭,地势相当险要。
清军在山岭峭壁上挂设两道铁索,拦阻江面,又在山岭上设置营垒,布设火炮。铁索东侧江面,飘泊着三座大木排。木排上敷设泥土,排上设置火炮,犹如三座木城。
只听侦察科长的介绍,众将对肇庆江防已有直观印象。
“张存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部署铁索拦江,确实有些本事。”
“有啥子本事?我要是五省经略,要啥有啥,也能找人布设铁索,拦阻江面。”
丹初轻蔑一笑,说道:“鞑子本有战船,张存仁不敢迎战,反而尽弃上游要点,又用铁索拦江,把战船都布置于铁索之后,足见鞑子胆气已失,只有守御之心,没有进取之志。”
作战局拟定,先以陆师攻克北岭山,去除峭壁上的铁钩,再顺江而下进攻肇庆。
水师协协统阮廷峰提出了不同意见:“开战以来,水师协未尝大战,蓄锐已久,将士思战心切。不如让水师协准备火船,烧断铁索……”
华夏战争频繁,古人常用铁索拦江,进攻一方则可用烈油烧断铁索。此类事例,在史书上不胜枚举。
只是,眼下已是明末,火器发达。水师战船停留在铁索下,很容易敌军炮弹摧毁。这就像攻城用的楯车、云梯,这类大型攻城器械已在明末趋于绝迹,盖因明清火器发达,楯车、云梯面对守军炮弹毫无防御能力。
立即有人反对:“此计恐怕不可。北岭山一带江面狭窄,最窄处不到二里。鞑子在山上设炮,很容易就能轰击到水师战船。”
丹初却被阮廷峰的话所启发。正常情况下,赤军确实得先用陆师攻克北岭山。但若直接以水师战船破除铁索,就能出敌不意,快速突破江防,尔后再顺江而下,直扑羚羊峡。
羚羊峡位于肇庆下游,是道天险,扼守肇庆守军的退路,也是广州最后一道屏障。明朝以羚羊峡地势紧要,派参将领兵驻守。张存仁自然也知道羚羊峡的重要性,同样派兵戍守羚羊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