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咱听你的,赶紧走吧,能截住一个是一个。”
这四艘三版船急棹而下,第一协战船已经千帆竞发,于午时逼近肇庆。
肇庆清军大为惶恐,南门临江,守军发红夷大炮轰击。张存仁还在城内,被炮声所震惊,及至听说赤军水师已经兵临肇庆城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早上,北岭山阵地还在清军手中,塘兵还往肇庆城内发过塘报。如今才两个时辰,赤军竟然突破了北岭山防线,切断了拦江铁索,战船直趋城下,令人难以置信。
城内军民人心惶惶,起初没人相信。直到亲眼看见赤军战船,才知道赤军已经到来。
守军的红夷大炮威力相当可观。赤军贴着西江南岸走,尽可能避开红夷大炮,绕过肇庆城,继续往下游驶去。肇庆城东南有处码头,清军在此停驻了许多粮船。
粮船归第二标打,第一标连粮船也不要,继续下行,直至羚羊峡乃止。
羚羊峡与肇庆一样,位于西江北岸,高百余仞,长十里,与南岸烂柯山对峙。西江流至此处,夹束而出,甚为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烂柯山,相传为王质观棋处,又名端山,产五色石,为岭南有名的奇石,又盛产砚石,为宫廷贡物。明朝时,肇庆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砚石,为当地一大弊政。
永历帝继位后,两广总督丁魁楚拥戴有功,任为首辅。丁魁楚为取砚石,派水师到羚羊峡、烂柯山围堰抽干江水,从老坑挖取砚石。
羚羊峡防务之空虚,由此可见一斑。清军占领肇庆时间不久,以肇庆府城为防御重点,还得兼顾上游北岭山、下游羚羊峡,羚羊峡防务更是空虚。
考虑到射角问题,炮台不能设置在山顶,只能设在半山腰或山脚位置。更绝的是,羚羊峡炮台设在羚羊峡下游末端,原是明朝为防备倭寇上溯西江而设立的。
水师第三标还未靠近羚羊峡炮台,先有一批运兵船靠泊北岸栈道。羚羊峡逼近西江,形如峭壁,本来无法通行。后人为了行船,在崖壁上凿出一条栈道,供纤夫走动。此乃肇庆有名的景点,今人称为羚羊峡古栈道。
赤军三百名步枪手,从第一镇第一协精心挑选而来,在栈道上登陆,由第一标副标统王大全率领。战乱年月,纤夫们大多为清军船只拉纤,眼见赤军从天而降,个个吓得不魂飞魄散,沿着栈道向下游逃命。
水师第一标近百艘战船继续顺流而下,一面从分兵拦截击毁清军战船、辎重船,一面从正面压制清军炮台。
炮台上的火炮不必考虑机动性、后座力等问题,可以把口径做得很大。战船火炮肯定打不过炮台火炮,赤军并不打算用水师夺取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