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才好。”二顾都是读书人,说话甚是诚恳,又向周庭深作揖行礼。
“我真不是客气。二位想,我虽走过不少地方,却是第一次到南海,也是第一次以船主的身份航海远行。这艘沙船,原是北方才有的海船,往来于黄海、渤海,很少到东海、南海。
“东南海寇盛行,咱们穿过舟山,穿过金门,穿过南澳,竟能安然无恙,说出来简直难以想象。若不是托二位的福,怎能如此顺利?”
这自然是言过其辞。周庭深见多识广,深知渡海远航的奥妙。他提前派人到金山,花三百白银买了张赐姓藩的旗帜。有了这面旗帜,航行东南海面也就全无顾忌了。
二顾出身江南大家,虽无官爵在身,却也值得周庭深巴结。这些缙绅大家,与明清两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顾炎武出身复社,与赤军左参军方以智早有唱和。顾祖禹出身常熟顾氏,赤军高层里有不少常熟籍的官员。周庭深到岭南做生意,说不定还得托二顾走门路呢?
远处海面收窄,两岸隐隐出现两座青山,左右遥相呼应,扼守珠江口。
顾祖禹心情激动,仿佛看到了多年未见的朋友,问道:“定人兄,这是虎头门吗?”
虎头门即今之虎门,明人称之为虎头门,清人称之为虎门,沿用至今。
顾祖禹年纪大,学问更高,摇摇头说道:“不像是。按照《大明一统志》,虎头门当靠近东莞。眼下咱们刚出零丁洋,尚未进入珠江口呢。”
周庭深从船舱内叫来一个老水手。那水手本是粤人,见多识广,熟悉珠江水道,远远一看,摇头说道:
“各位老爷,虎头门离得不远了。眼前这两座山,西边的叫大角山,右边的叫沙角。再往前约五六里,您瞧,就远处那个黑点,其实有两座岛,正巧在珠江航道中央,横挡珠江,名字就叫横档,上游的岛叫上横档,下游的岛叫下横挡。
“横档两翼皆为山岭,扼守珠江东西两岸,官军往往在此设置炮台。过了横档,再往上游七八里,才是虎头门,有大虎、小虎两门,如猛虎卧于江面,俗号虎头门。
“这一带属东莞县,自古为广东海防重地。海寇犯广州,往往走这条道,过了虎头门,前面只剩一个南头澳,为省会门户。当年海寇猖獗,往往窥伺于此,先过虎头门、南头澳,再泊濠镜澳,为腹心之患……”
顾祖禹拿起随身的行笔,一边听老水手讲述,一边在颠簸的甲板上描画起来。
顾炎武则不禁想起《大明一统志》,默默吟诵道:“虎头门即秀山也。宋景炎二年,元将刘深攻帝于浅湾,张世杰战不利,奉帝退保秀山。明初,廖永忠下东莞,次虎头关。今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