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统一汉字发音,促进文化上的大一统。”
最简单易学的文字,应当是拼音文字,如英文、日文、拉丁文等。英文只用二十六个字母,就能表达所有单词。即便不认识某个英文单词,也可以根据规律拼读出单词。
国人在近代时,曾有一股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的思潮。日本、韩国、越南诸国也争相把汉字改为拼音文字,这固然是出于摆脱汉化的考虑,客观上也因为汉字艰涩,不易学习。
但拼音文字的内涵、表现力远远不如表意文字。并且,汉字有其独特性,字数太多、同音太多。譬如,“张”与“章”读音相同、“逝世”与“世事”相同。如果创造拼读汉字,难以绕开这么多的同音词。
问题是,汉字虽美,学习起来比较艰涩,这在客观上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明人思想活跃,教育远较前朝发达。方以智、顾炎武等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留心音韵之学,思索扫盲之道。
他们已在探索使用拉丁字母拼读汉字,但岑丹初走得更远,不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拉丁拼音,还决定从官方层面简化汉字,进而推动教育的普及。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结晶,当今明末之际,虽然明室倾颓,汉文化仍在东亚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若能推广拉丁拼音、简体字,也就能扩大汉字、汉文化的影响力,更好的羁縻外藩。远的先不说,近者如越南,内战不休,南北对峙。赤军日渐强大,羁縻越南当无问题,甚至可以摆上日程了。
相比于拉丁拼音,简化汉字的阻力倒不大。
丹初说道:“商朝的甲骨文变为周朝的金文,秦篆变为汉隶。从汉字的历史发展看,简化字体一直是大势所趋。在民间非正式场合,人们也习惯使用简体字,喜欢用简体字。
“官方多用繁体字,普通人学起来太吃力,耗时太长。大概,这也是当权者刻意为之,使少数人垄断识字的权利,便于他们实施愚民政策。
“天下是民众的,文字也是民众的。只有简化汉字,让汉字简单易学,才能普及汉字。只有普及汉字,汉字才具有活力,才是有价值的文字。”
明朝比历朝历代都重视教育,但文盲率依然高得惊人。两广僻居岭南,少数民族众多,文盲率更高。有了打丁拼音、简体字,扫除文盲也就有希望了。
作为一名穿越者,岑丹初可以轻松写出数千个简体字,亦可以利用小学知识,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标注上精准的读音。
左参政俞厚基佐理政务,说道:“国主用心良苦,于百忙之余,留心音韵字体,设计出拉丁拼音、简化汉字。其巧夺天山,浑然天成,即便是孔圣人再世,也得自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