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发动了。
丹初不露声色,说道:“关楼内可有地图,先看下西军的分布。”
“有的,就在一楼。”
匡时为赤军大将,悟性最高,得丹初真传最深,平时嗜看地图。最长的时候,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地图看了一个多时辰。
第二镇的将士对镇统很拥护,因为匡时习惯谋定而后动,开战之前总要做长时间的准备。一旦下定军令,就不再轻易更改。将士遵令而行,往往能以最小的伤亡,取得最大的战果。
这与第一镇有着鲜明的区别。第一镇的特点是敢打敢冲,作战不惜代价,但将士的伤亡也很大。赤军实行科层制组织架构,军权高度集中,将领对部队的影响极大。第二镇与第一镇之间的差别,正是匡时、魏国松两位镇统的差别。
来到一楼西厢房,墙壁上已经挂着一幅地图,标注着最新的敌我态势。
丹初的注意力不在江西,先把目光投向湖南。匡时胸有成竹,向众人简要介绍:
大西军出贵州入湖南,因湘西多土司,只能走湘西南的辰州府、靖州、武冈州入湘。这也是清军的重点防御方向。
尼堪领清军援湘之前,清廷令续顺公沈永忠坐镇湖南。沈永忠能力低下,在大西军面前节节败退。满清辰常总兵、原左良玉麾下总兵徐勇坚守辰州,城破被杀。
大西军前锋一度逼近长沙。待尼堪领主力入湘,大西军初战失利。李定国在衡州设伏,阵斩尼堪。
清军副帅屯齐引军退长沙。
因孙可望的拆台,李定国虽有衡州大捷,却已孤军深入。他麾下兵马不众,自忖难守衡州,干脆放弃衡州,退至永州。
其余大西军大多数都是孙可望的亲信,分驻于湖南辰州府、靖州、宝庆府,有十万之众。孙可望本人率领驾前军,驻扎于宝庆府武冈州。
屯齐继领清军,麾下有满汉蒙诸部四五万人,乘隙挺进,重新占领了衡州。衡州府与宝庆府、永州府相邻,屯齐驻扎衡州,需同时面对孙可望、李定国两部大西军。
“有两件事值得注意,匡时总结道。孙可望入湖广,大会诸镇,顾盼自雄,屡有不臣之语。他刚到武冈,就下令更易地名,恢复了武冈州的本名。
“其二,湖南永州府与广西桂林府、平乐府相邻。一旦事急,李定国可走桂林府严关,或平乐府镇峡关退入广西。接广西守备协通报,李定国已经派人前往镇峡关,接洽入关事宜。”
永历帝曾经“巡幸”武冈。当时,军阀刘承胤盘踞武冈,趁广西兵乱,挟持永历小朝廷至武冈,改武冈为奉天。孙可望改奉天为武冈,与刘承胤败武冈为奉天如出一辙,无非是借机树立威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