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步兵第四镇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陕北,首领如李自成、张献忠者,大多曾在陕西边军效力。陕西本就是边防重镇,加上农民军的起义,陕籍武将群星闪耀。
凭什么孙可望能称秦国主?还打算僭越帝位?
袁宗第在大顺军中的资历,大致与孙可望在大西军中的资历相当。但南渡以前,大顺军的实力远过于大西军,袁宗第在战场上远比孙可望活跃,名声也比孙可望响亮得多。
大顺军与大西军宿怨已久,若孙可望敢称帝,大顺军肯定不答应。
杨武狡辩道:“老万岁驾崩前……”
刘体纯驳道:“什么老万岁!大家都接受了朝廷敕封,奉大明正统,你们西营还有什么老万岁!”
杨武虽有胆量参加鸿门宴,毕竟只身一人,不敢反驳刘体纯,说道:“大西王薨逝前,还有遗言,曰‘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是故,孙公接受永历帝敕封,称秦国主,统一节制大西文武……”
李定国自感虎落平阳,在酒宴上言语不多。这杨武是孙可望的亲信,说话嚣张,令人颇为不悦。李定国用手轻敲酒桌,冷哼一声,打断了杨武的话,说道:
“当年陈邦傅派胡执恭谒见孙可望,诏书语句乖张,不成体统,为伪诏无疑。吾与南府皆劝可望不要受封,且观朝廷动静。可望自以为得计,明知有伪依然受封,遂受辱,至今不悟,以伪敕伪印自居秦国主,贻笑天下。”
李定国是当事人,他言之凿凿,足以证明秦国主之伪。
其实,此事早已天下大白。永历小朝廷前后三次派使,敕封孙可望为“平辽王”。孙可望都不受封,仍以秦国主自居,用陈邦傅所伪造的镀金银印发号施令。
马宝对李定国很敬仰,说道:“协台在衡州大捷,阵斩尼堪,八湘振奋。孙可望不思反攻,反而图谋协台,断送湖南大好战局。听说,他还打算建国称帝?”
岑丹初收编李定国,颇有乘人之危之嫌。李定国原本耻于担任赤军协统,但亲见赤军训练有素、武器精良,比驾前军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释然了。
杨武身为孙可望的部将,并不反对孙可望建国称帝。他也是流寇出身,和大多数农民军将领一样,怀着朴素的民族爱国情感。只要孙可望不降清,管他是秦国主还是后明皇帝呢?
为尊者讳,杨武不便多说。李定国直揭其丑,说道:
“孙可望驻庆远时,曾在紫阳河边看到一棵大树,封其为‘树王’,在树干上刻‘岁癸巳秦国主’,不用永历年号,早已目无朝廷。他原想着打败屯齐之后,就可恢复湖南,借着战胜之威,建号称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