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已经衰弱,组织动员能力较明初下降很大,保甲制推行得并不理想。
清承明制,入关后重用酷吏,在各省强化里甲制和保甲制。去年,顺治又诏令南方各省大办团练,配合八旗、绿营对战清军。
团练自古有之,晚明农民起义频繁,明廷亦大力鼓励团练,称团练乡勇为乡兵。清廷则更进一步,诏令在南方、西北各省成立团练局,总办乡兵事宜。
湖广地处战争一线,又与两广、江西接壤,受赤军影响较大。满清湖广巡抚何鸣銮、湖广四川总督罗绣锦督办团练十分得力,为乡兵“团总”保举武职,授予绿营“千总”的职衔。
颇有些豪强田主,敌视赤军的着佃纳粮政策,办理团练十分踊跃。湘潭一地竟能出四千乡兵助战,可见团练乡勇潜力不小。“无妨。福临这个毛孩儿是病急乱投医,指望乡兵就能阻挡赤军了?”丹初笑道:“有田主,即有佃户,田主寡而佃户众。赤军以着佃纳粮相号召,佃户群起响应。纵有几个田主组织乡勇,又岂能挡住螳臂当车?”
辅兵协协统王锡虎附和道:“赤军以着佃纳粮相号召,则无往而不可。末将奉国主之令号召民众,除义师外,疍户、渔户、佃户云集响应。若一切顺利,辅兵协最多用两天时间即可打通航道,保证大军顺流直趋长沙。”
“负责守卫湘潭的鞑子是谁?”丹初问道。
情报局长冯加礼在一旁答道:“有两个人,督战的满洲鞑子中有一个甲喇章京,名声不显,手下无直属战兵,大概相当于监军。绿营兵、乡兵由一个王之刚率领,此人出身于东江镇,隶属于沈永忠。”
“无名之辈。”丹初嗤之以鼻,说道:“东江镇三王一公,三王皆已灰飞烟灭,藩军尽被赤军歼灭。剩下一个沈永忠,更加无足道哉。湘潭为长沙门户,鞑子却不在湘潭委派大将,部署重兵,可见他们已无战心。洪承畴、屯齐已经黔驴技穷,长沙必然不守。”
国主作此判断,众人欣慰不已。
冯加礼补充道:“鞑子每临大战,必在前线部署满蒙八旗,方有决战的意思。湘潭没有满蒙八旗,汉军、绿营必无死战之意。湘乡绿营已经撤去,城池由一名团总守卫,已经遣使请降。湘潭城内守兵成分复杂,没有大队满洲鞑子督战。一旦赤军攻城,守军必有不战而逃者、怯战投诚者。”
汉军何鸣銮巡抚湖广,要求每州县皆要办理团练,设一“团总”总办此事。按规划,每州县皆要成立一营乡兵,按绿营步兵的编制,约有三千人之数。
实际上,因地方财力不足,州县团练常常不足千人。湘乡县位于湘潭以西、涟水上游,沿涟水分布着大片平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