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李嘉诚获得了无数的名誉,这便是他的人品的最好证明。
\n
3.李兆基(恒基地产、恒基发展、中华煤气)
\n
目前,土地储备充裕,足够应付业务发展,租金收入逐步上升,预计2003年可出售项目单位共9000个,涉及总楼面面积达550万平方尺,估计可套现130亿港元至150亿港元。欲私有化旗下的恒基发展,可精简企业架构使恒基地产转型为综合型企业。而中华煤气正积极参与内地供气项目,但相信须数年时间方可取得回报。
\n
4.嘉道理家族(中电控股、大酒店)
\n
由于广东省广电集团的电力需求庞大,令中电售予内地的电量增加46.1%。但香港业务则平稳发展,未来数年售电量增长仅维持在2%至3%。此外该公司收入来源较分散,受港府可能检讨利润管制的冲击较少。而酒店业虽略呈复苏,但美国业务的表现持续受压,纯利尚未见复苏。
\n
5.汪穗中(德昌电机)
\n
为全球第二大的微型马达生产商。透过整合新收购业务,把厂房陆续迁到内地,使上半年度纯利上升34%。预料未来能继续受跨国企业把业务外判的增加以及美元转弱等因素所惠及。
\n
6.郭鹤年(香格里拉、嘉里建设、南华早报)
\n
香格里拉业绩显著复苏,但未来增长动力不大。可喜的是在香港楼市疲弱下,嘉里建设去年上半年纯利仍录得29%增长,而嘉里物流现时在亚太区成为增长最快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之一。南华早报仍未见复苏迹象,且面对读者流失压力,进行多次回购也未为股价带来起色。
\n
7.郭令灿(国浩集团)
\n
自从出售道亨银行后,对如何运用手持133亿港元巨资未有定案。曾传出欲收购若干中小型银行,但均不了了之。
\n
8.施怀雅(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7页 /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