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上造成什么影响。
我仅是带着最初的一颗对电影热爱的心,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电影。
然而,当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它带给我的震撼与感触,万分深刻。
摘下3d眼镜看《阿凡达》,没有高科技带来的视觉加持,我认为这部闻名全球的豪莱坞电影并不比华国的《天幕》强些什么。
就算是强,也顶多强在特效技术上,强在科技上。
但特效与场景,这是两个概念。
《阿凡达》的特效画面再是精美,也没有《天幕》场景中呈现出来的自然文化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阿凡达》的场景是幻想的,而《天幕》的很多场景都是有历史人文为基础的。
后者的呈现,更让我能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十足深远的。
再看两部电影的立意,前者是人类入侵和杀戮,后者是人类团结与抗争。
入侵与杀戮,这很帝国主义思想,也非常豪莱坞,以前豪莱坞的很多电影都会把这两个元素美化成爽片,对此我习以为常。
但我想说的是,团结与抗争命运,这更能让我一个普通人产生共鸣,从而喜爱上《天幕》。
最后看镜头艺术和运镜技巧,前者给我的感觉是,在很多画面的运镜结构上,跟《泰坦尼克号》的很多画面极其相似,不管是推镜的缓与快,还是摇镜的转场方式,独具世界级电影大师卡梅隆导演的风格。
还有后期的特效镜头处理,也能从《星球大战》、《变形金刚》、《钢铁侠》等同类科幻片中找到影子,这就是很标准的豪莱坞式镜头语言类电影。
这一切看起来正常,但在我眼里看到的是,现在的卡梅隆导演依然是当年《泰坦尼克号》的卡梅隆导演,现在的豪莱坞依然是十年前的那个豪莱坞。
除了科技和特效在快速进步外,电影本身有关技巧与思想,好似一直止步不前。
反观《天幕》,反观华国电影的进步,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天幕》并不是3d电影,但其中很多巧妙环绕式、递进式镜头的运用,就让人感觉它是3d电影,也有戴上3d眼镜能给到的身临其境之快感。
华国电影行业没有3d技术,但却通过构思和思维的发散利用镜头做到了这样的程度,这无不说明华国电影的进步是非常快的,华国导演的进步也是非常迅速的,着实令我感到震惊。
与此同时,这份震惊之感,又让我联想到了一些事,一些看起来跟电影无关但却又息息相关的事。
我出生于八十年代,当时我的家乡经常停电断水,交通也十分不便。
后来,我的家乡来了建设电站的人,我问我的妈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