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份材料不仅有理论引述,还有实例配套,甚至把修理厂的一线操作流程、试验结果和下一步打算也写进去了。简直不是在写项目,而是在搭建一个“技术—哲学”的桥梁系统。
嚯嚯嚯嚯嚯!
“……这写得比我学生论文都好。”
李正繁忍不住感慨一句,目光却还死死盯着那份资料。
“康德的综合判断、黑格尔的对象化,哈贝马斯的制度建构……这三者原本是三套完全不同的哲学系统,理论结构不同、术语风格也不同。他不仅能串,还能解释得通,能写到具体的车间实践里头!”
萧辉也感慨:“这陈露阳写得哪是项目理论佐证啊!”
“这明明是给咱们整了个学术工程出来。”
陈露阳这是跨过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一步到位,理论指挥生产了。
平常的论文,走个理论推延,能把‘综合判断’解释明白就不错了。
这陈露阳倒好,
直接跳过‘理论联系实际’,变成“理论指挥实际”了。
原本,他们还想着再欲擒故纵一下。
打算先晾一晾陈露阳,
装装矜持,再慢慢谈条件、立边界,好做主动方。
但等材料一摊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