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部队,痛痛快快地打小鬼子,为自己的家人报仇。
可是张部长考虑到他是一个非常稀缺的大学生,学的还是机械专业,好说歹说才把他调到了兵工厂。
与小孟一起过来的还有他好几个同学,有学建筑专业的,有学机械专业的,甚至还有学冶金专业的,总之,都是比较适合兵工厂的专业人才。
这些大学生在没来兵工厂之前,还以为他们就算过来也没有用武之地,毕竟八路军的装备是出了名的差,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军工体系。
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目前的兵工厂已经有了一些工业化的雏形,尤其是即将建造的水电站,这可是现代工业的基石。
只要修建好以后,将来就能带动兵工厂大量的机械设备,不断的生产各种武器装备,痛击所有的敌人。
等见识到这一切以后,新来的人都仿佛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投入了200%的热情到工作之中,为兵工厂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小孟就是被任厂长第一眼看中,把他调过来担任孔昊的秘书,记录总顾问的所有需求。
接下来,就是实验室的负责人让人演示了一下硝化棉溶解的过程。
“总顾问,张工,你们来看这边。”
“这是我们最新生产的硝化棉,按照国际上的工艺,应该使用丙酮这种溶液进行溶解,可我们根据地根本就找不到任何丙酮,而且就算是找到数量也非常稀少,不符合我们今后大量生产火药的实际情况。”
“于是我们就用酒精作为替代溶液,效果还是不错的,可是轮到我们自己生产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以后,就又不行了,真是让人发愁。”
说完以后,他就做了一次实验,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硝化棉完全不能溶解。
突然,孔昊想起来前世参观八路军兵工厂,听到了一个小故事,顿时眼睛一亮,他好像找到了症结。
“张工,之前生产硝化棉的浓硫酸还有没有?”
“总顾问,早就用完了,浓硫酸号称炸药之母,是最为稀缺的,兵工厂只要弄到一点点,哪怕是几瓶,都会第一时间消耗掉,用来生产部队急需的炸药,怎么可能还会有库存。”
孔昊见状,只能小心地解释道:
“我在国外的时候,曾在兵工厂炸药车间参观过,好像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说完以后,他就让人找来一块黑板,用粉笔在上面画出了一个三角图解,并且详细地介绍起来:
“大家看这个三角图解,最上面的是混酸溶液浓度,左下角的是浓硫酸溶液浓度,右下角是浓硝酸溶液浓度。”
“下面两者溶液的溶度,如果其中一种有差别,对应的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