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树丛花草,而这些塞外是没有的,嫩江的对岸是广漠的荒野,上面生长着狂草,很遥远的地方有一堆坟地,坟地旁边有两棵树,静静的伫立,荒芜而凄凉。
这一本书我没有还给图书馆,占为己有,我对图书馆人说,书丢了,然后赔了他们双倍的价钱。记得双倍的价钱也不贵的,只不过几块钱。如今想来,这是很不道德的。这本书后来随我到了沈从文写文字的北京,一直在身边,现在还时常翻起。
后来我到了北京,才知道沈老的文字是热闹的。我在许多书店看到过他的文集,开始我是见到一本买一本,那怕是重的,就是喜欢,想把这些书全部占为己有。
后来买的这些书,许多是有黄永玉先生插图,还有卓雅所照的湘西的照片,图文并茂,我很是喜欢。黄永玉先生是一个书画大家,他很懂湘西的文化,并且很理解沈先生文笔下那个世界的文字韵致和精神内涵,所以读着那些安静明净的文字参照着一幅幅图画,好像湘西的世界扑入眼帘,读着如坐在一叶小船上静静的留恋那些山水、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世界。
我读这些书的时候一般不看那些评论,我喜欢那种独自的品味,如果看了那些评论很多时候就会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看书,我以为这是读书的大忌。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会影响读者的思考,让口味变得不是初读的原汁原味,失去了独立的思考。我喜欢安静的品味,让那文字最初的感觉停留在口齿之间,沈先生的文字更要如此,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读他,如要破一个蜜桃细细的汁水流入口中,读完后回味更是口齿含香,那淡淡的甜味如湘西的桔子,没有杂质的,纯纯的。
在这些书里我偏爱那一本湘行散记里的湘行书简。那些是沈先生写给妻子张兆和先生的书信。沈从文先生一九三四年回湘西看望母亲,在行走的路上一边行走一边把所看到描绘给妻子,是写给妻子“三三的专利读物”共三十四通。那些文字写很美,美的绚丽,那文字很真实,我以为这些信比沈先生那些小说和散文还好。那简直不是文字,而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是一首首优美的夜曲。里面没有一分造作,没有一分为文思想,它只是朴实的把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