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听到用文字描绘出来,如一条湘绣绚烂的山水景物人声水声交织的铺在纸上,如读者也看到了,也听到了。这样的文字只能在安静的时候读,浮华中肯定无法领略其中的味道,这些文字只适合聆听。
我一个学音乐的朋友曾经说:音乐不一定要懂,也不一定要知道它蕴藏的含义,你只要聆听就可以了;音乐本身是个美的世界,在里面你可以天马行空的想像,让韵律把你脉搏里的那个朦胧的东西飞翔起来。我感觉在沈从文先生的文字里就是这种感觉,我们只要聆听就可以了,湘西的舟船漂流过,我们乘着船,慢慢的在船上看先生勾画出来的湘西,勾画出美妙纯净的音律。
这种纯净的文字也只有沈先生那种心灵纯净的人,可以写出。我一直认为,什么样得人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没有纯净的内心永远无法写出纯净的文字。安静的内心才能写出安静的文字,那是内外统一的一种境界。就如鲁迅先生他不适合写那些如周作人散文小品的散淡文字,他们同样的教育、同样的生活经历,可是心境是不一样的,鲁迅先生的内心充满了荒凉,所以他的文字纵然热血沸腾时文字背后依然是荒凉的;但是周作人先生的文字里那种散淡中雅致冲淡平和,或许这就是心境。沈从文先生写湘西这些文字时内心是安静的,他如世外之人俯视的看着那个世界,安静从容不迫的把眼中的世界一一雕琢出来,是一种随意的流淌,不问流向,只有流水流动的美。这样的文字才配的上称作“行云流水”文字如水一样只是在缓缓的流,从湘西的河上流到纸上,不枝不蔓的以一种沉静的姿势,流向它该至的地方。水至了,文字至了,而韵味却绕梁三日不绝。
沈先生那些小说、散文都是离开湘西写的,那是故乡留给他印象,他把那些印象影印到纸上。于是印着那些印象的纸张也充满了湘西的味道,好像那种味道穿越了时空来到读者的嗅觉之下。这些文字曾被某些批评家说,没有阶级性,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其实这些批判都是错的,沈先生要写的是个纯朴的印象里的湘西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着忧伤,像那孤嗥的狼,声音伏在水面上忧伤而凄凉,先生把这种忧伤藏在文字唯美之下。那个古朴的世界也有着忧伤,像萧萧、在船上做生意的“老七的女人”但编者按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看见一个热爱故土、重情守义的先生。推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