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诸葛犹如虎生双翼。诸葛亮确实了不起的人物,不说别的就说“隆中对”的天下时局以后五十年的格局分析,妙绝天下。得诸葛绝对是刘备得个人魅力,三顾茅庐不是真心虚心待士、思贤若渴之辈,绝对做不到的。得诸葛而得一方疆土,是刘备为他得付出所得到的回报;得诸葛才从盲目的状态走入一个有清晰目标的战略状态,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或许就被魏或者吴吞噬了。
人们常用说,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或者说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这言外之意是刘备虚伪。但是,刘备真虚伪吗?
俗话说,作一件好事容易,作一辈子好事才是难,若是一个人哪怕伪善的做了一辈子好事,是不是应该把其称作好人?如果一个人“虚伪”的虚心待士一辈子,这个人足以称一个真正的贤者。我觉得刘备不是个虚伪的人。做为一个乱世建大业的政治人物,某些手段是要用的,收罗刘表残部,借荆州不还等等这些都是政治需要,不能从人品考虑。政治人物是看大节,而不拘小节,政治需要往往和个人人品无关,小节服从大局。
刘备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说他虚伪冤枉了他。关张二人被害后,他所作出的行动可以看得出。杜甫说“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他把诸葛亮的遗恨归结到刘备兴兵为关张报仇而要灭掉吴的上面。应该说,刘备在吞吴行动上说明他不具备一个大政治家的才略。当时时局表明一是他不可能吞掉吴,二是就是吞掉他也是损兵折将,这样会毁掉蜀国,毕竟有一个实力最强的魏在旁边坐山观虎斗的虎视眈眈的看着,它不可能坐视蜀吞掉吴。
就刘备而言,这次征战损兵折将且不说,从战略目光上看,刘备这一次失误巨大,影响了他们原来的宏伟战略。但是,我以为就是这次伐吴说明了刘备决非虚伪的人,江山与兄弟、君臣之情谁轻谁重,刘备选择了情义,成全了兄弟结义之情。但,江山从此遗恨了。
刘备的悲剧在于他的有英雄的胸襟抱负,却没有一个卓越政治家的目光。诸葛亮为刘备定下的战略思想,无疑是正确。入蜀为根据地,出蜀北定中原后席卷天下,只有出蜀才是蜀的唯一扩展出路。荆州之失增加了出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