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旧臣却很难如上任天子一般倚重。
当今天子倒也不是忠奸不分的昏君。
最要紧的京营不可能交给并非心腹的薛敬,而闽地则是薛敬发家之地,旧部不少,加之考虑到倭寇之患远不及北虏,前者最多侵扰东南一带,后者可是长驱入关,祸乱中原,带走了一位天子的性命于是薛敬被调到北地边关,担上了抵御北虏的重任或许对于与睿宗天佑皇帝感情颇深的薛敬而言,能有机会为旧主报仇也是一桩好事。
当然了,大齐国力本就江河日下,又经天佑之变,如今面对北虏多是以守势为主。想恢复往日荣光恐怕还得认真治理多年。
当年天佑之变,薛敬勤王救主的事迹早已传遍天下。尽管因为天佑皇帝的去世这份功绩严重折损,不曾获得与之匹配的嘉奖。
他的名声却如风一般传扬于四海,纵然身处泊阳小县的谢拾都听过薛敬的名号,连他的生平谢拾都从种种渠道打探到了。
因此,听到“薛帅”这个称呼,谢拾首先联想到的便是以剿倭起家的薛敬,至于另一位“段帅”,初来乍到的谢拾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好奇道“敢问段帅是”
被问话的福州本地人见状颇为讶异地看他一眼“居然有人不知道段
帅的名号”
当下便滔滔不绝“科普”起段朝宗的事迹,都是二十年来如何杀寇立功之事,说到某些经典战役,甚至忍不住眉飞色舞,舞之蹈之,仿佛自身曾身临战场一般。
谢拾听了一耳朵的段帅英勇事迹,听得津津有味,末了他不忘朝被他随手拦住问话的仁兄致歉道“是在下孤陋寡闻了。”
段朝宗的事迹说来简单,不过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