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祭祀祖先的道理,治国便如同看自己的手掌一般明白容易。
乍一看祭祀与治国并无关系,实则不然。
只从现实的角度上讲,祭祀并不简单,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轻轻松松主持完成的。
如何修庙、庙中陈列哪些遗器、四时献上何种祭品、钟庙中的神主牌按什么顺序摆放、参与祭祀的所有人如何按照辈分、职位以及爵位的高低来安排,每个人该做什么事能将这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从头到尾顺利举行完一场祭祀的人,本就不是一般人。至少熟悉礼制,通晓人事,懂得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一旦大而化之,岂不就是治国理政之道
当然了,谢拾虽是如此想,却知道科场文章若想打动考官,需得选择另一个角度来写。过于“务实”的话,格局就显小了。
于是,他选了另一个角度。
“知所以治神,则知所以治人矣”此时,李岱已是迫不及待捧起这篇文章,从开篇破题第一句开始,大声诵读了起来。
谢拾此篇文章,核心思想依旧脱胎于张载的西铭,想当初他便是依此在福州府现场“演讲”,令无数读书人大受震撼。
这篇文章思路如出一辙,相较于当初反而收敛许多,不曾提及公德私德,然而文采与笔意较之当初反而更胜一筹。此文只从“天地为万物之父母,以天子为宗子,万民皆为同胞”出发,融入儒家的“尊尊亲亲”之思想,从而述尽“仁”之大矣。
事天如事亲,孝敬祖先父母,爱护兄弟族亲,乃至爱及万民,治理天下岂有难事
李岱诵完全篇,众皆哑然。
“”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