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光,当普照四方,方能生生不息。我赵云在此承诺,新学之核心,无不可告人之秘,但求其传播如野火燎原,愈快愈广,以启迪民智,造福苍生。
先生请速书信函,诚邀司马、蔡二公及其高足家眷,共聚长山,携手开创教育之新纪元。”
郑玄听后,心中大石落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他深知,赵云此举,不仅是对学问的尊重,更是对天下苍生的深情厚谊。
于是,他欣然应允,提笔欲书,心中已构思好那封将引发学界轰动的邀请信。
信中,他将以新学之核心为引,描绘出一幅幅教育兴盛、文化繁荣的美好图景,相信定能打动那些同样怀揣教育理想的同仁之心,共赴这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
赵云将此地教育事宜详书一封,信中还交代,准备在幽州举办一场比武大赛,前20名均有奖励,最少奖励100两银子,获得第一名可以奖励1万两银子,以幽州刺史府的名义举办;
等郑玄、司马徽和蔡邕来常山,就放出消息在常山郡举办文人盛会,赋诗歌赋,讲经论文比赛,获得前20名均有奖励,最少100两银子,最多1万两银子;
两场大赛相隔一个月,幽州的比武大赛先举行,半年后就可以举行,现在提前就可以放出消息。
另外一封信让甄逸在文武比赛场地附近置酒楼和香满楼那种,顺便拍卖郑玄、蔡邕注解的《德经》和《道经》,想很多赚钱的办法,还有捐赠办学,把捐赠人的名字和钱数刻石碑立于学堂门口,把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办学上。
然后遣人将两封信急送往常山,一份送田丰,一份秘密送甄逸。
留下周仓带领大部分人协助郑玄将书院迁往常山,再派六人,其中三人去陈留襄邑县寻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