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不光构图严谨,连梵高那略带忧郁的眼神都拿捏得死死的。”
“那种气氛真特别,工作室里空气中都是松节油的味儿,可没人戴口罩防毒,反倒个个神清气爽,那感觉,就像进了古代书院,只不过他们读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蒙娜丽莎》、《星夜》、《抱银鼠的女子》。”
陈阳张开双手比划着和,“墙上全是画,全是那些你以为这辈子只能在博物馆玻璃后面看的画作,结果在大芬村,成排摆得跟批发似的,梵高、达芬奇、毕加索、莫奈、米勒……你数得上来的名画家作品,他们都能临摹得惟妙惟肖。”
“最夸张的是,有人一手夹馒头,一手调色,有人脚趾夹着刷子练习细节描边艺术,还有一位老大爷,把眼镜倒着戴,居然说这样能调准色彩冷暖,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
“但你别说,那老大爷临摹的居然还是丁托列托的《最后的审判》,那神圣中带着混沌的氛围、教堂里透出的幽暗光线,都能画出来。这些人不是普通画工,他们更像一群集体觉醒的艺术灵魂,在平凡中焕发奇迹。”
“我还看到有人用左手画《蒙娜丽莎》,右手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两幅画还不是一个风格流派,他居然能完全切换自如。那情景就像是灵魂分裂出来,分别寄宿在两只手上,每只手都有自己的艺术理解。”
说完,陈阳撇嘴摇摇头,“油画布堆积成山,一捆捆,一叠叠,有人席地而坐,有人躺着画,有人甚至在蹦迪节拍中律动着勾线,真跟开画展现场表演似的。”
“整个村子都像一个巨大的艺术怪物,每一栋楼都是画室,每一扇窗户后面,都可能藏着一个沉默寡言却技艺惊人的高手。”
“你问我毕加索、梵高、拉斐尔的作品在大芬村多少?我只能告诉你,‘比比皆是’都说轻了,真正的情况是:你走两步看到一幅,回头又一幅,有些货架上干脆每十幅一捆打包卖,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