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家军的主要部分,就是由钟相、杨幺部,和这些招降的各路军阀组成的。而被招降的军阀兵,大部分都曾经是当年的义军。我想,他的军队,能维持严格的纪律,和士兵的来源,也是有关的。”
“岳家军的待遇很高,训练也很充分。但如果只有这些,是不足以让士兵宁可丢掉性命,也要执行纪律的。但是,岳飞的士兵,很多都见过金兵入侵之后的惨状,本来就是为了保卫家乡,才参加军队的。其他宋军,往往畏惧金人。但他这里,不敢和金人拼命的,就不会来投奔。这样的队伍,有了良好的训练和优秀的指挥,自然所向披靡。”
“哎,不过这种情况,历史上也不多见吧。”朱文奎说。
“这些年还是不少的。”郭康回答:“大明开国那会儿,情况也差不多吧。我看他们那个逃兵比例,大概就知道情况了。”
“哪个逃兵?”朱文奎没反应过来。
“就是之前讨论卫所的时候,你说北伐那会儿,卫所兵三年跑了四万多人,你太爷爷连忙派人清查的事情。”郭康说:“那会儿我不太懂,后来看了些档案,才知道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
“逃兵的数量,受到纪律和士气的影响。纪律越严格,士气越高昂,逃亡的人就会越少。几十万卫所兵,才跑了这么点。那会儿的明军,士气可是真的高。”
朱文奎等人一时还不太理解,毕竟他们第一反应也是跟欧洲人比。但这会儿的欧洲军队,每年跑掉一半都很正常。如果遇到环境不好的时候,还可以更多,实在没什么可比性。
到了三十年战争的时候,古斯塔夫的军队,能在半年里跑掉46%。1634年,苏格兰的汉密尔顿侯爵率领六千军队去支援他,结果到地方才四个月,这些以勇猛好战出名的苏格兰佣兵,就只剩下500个人了,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