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一回,刘荣倒是没急着‘乾坤独断’,而是把难题丢给了朝公百官。
——冬小麦要不要收取农税?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粟、冬小麦的种植,实际上是不能完全无缝衔接的。
就好比一户农人,于开春时节种下粟,于秋收时节收获;
收获过后,抓紧再补种冬小麦,时间上虽然来得及,但非常赶。
到了来年,冬小麦成熟得等到春夏之交,但粟却需要在开春时就种下。
也就是说,等冬小麦长成、收割,粟早就过了播种的时候了。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补种,但产量就无法保证了。
而且接连不断的不同作物种植,对于土地肥力的损耗也不容忽视。
——原本春种秋收,冬天休息,土地肥力也能稍微恢复一下,也就是‘歇一歇’‘缓口气’;
现在成了连轴转,粟才刚收割就赶紧补种冬小麦,田亩连休息、恢复肥力的时间都没有了。
长此以往,土地肥力必然会显著下降,以至于上田沦为中田、中田沦为下田,下田,则直接沦为荒地。
何谓上、中、下田?
按照如今长安一带公认的说法:上田,粟产量可达到每亩三石半以上,且完全不需要‘休耕’,可以无止境的连续耕种。
中田,粟亩产量达到三石以上,理论上每耕作三年,就要休耕一年。
如要避免休耕,那就要在每年秋收后、春耕前,从河床周围找来淤泥,以补充肥力。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