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下田最惨——粟亩产量不超过二石六斗,每隔两年,就必须休耕一年!
如果硬要连续耕作,那第三年的产量很可能跌破二石,且大概率会流失大部分肥力,从而沦为荒地!
要想拯救,就得完全以淤泥、腐草取代原有的土壤,并维持一整年的湿润。
结合以上种种,过去这几年,关中百姓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粟、冬小麦耕种的理论、方法。
——如果要连轴转、连茬种,那就必须是上田!
而且上田几年内就会退化为中田!
所以,即便是上田,也只能三年两种。
即:今年春天种粟,秋天收获之后补种冬小麦,来年春、夏之交再赶种粟;
来年秋收之后,冬天就补种冬小麦了——让田亩休息一个冬天。
至于中田,情况更尴尬——连轴转、连茬种,每一次‘粟-麦-粟’的三连种植,就得连续休两季,即一整年。
下田照例最惨:粟-麦连种,然后就要休耕一整年。
而上田,向来都是高门富户——至少也是极个别种田小能手的专属品。
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家中田亩都是中田、下田参半。
所以,他们就想到了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办法。
——直接不种粟了!
从每年种粟,春耕秋收,直接改为只种冬小麦,秋耕,春夏之交收。
因为他们发现:如果只种粟,那年产量大概是每亩三石,折钱一百钱左右;
只种冬小麦,亩产量也能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