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
相较于其他诸学,黄老学培养人才的周期,实在是长到令人发指。
就说某个贵族子弟,记事儿的年纪识字开蒙,十几岁就开始研读黄老学说,顺风顺水学到四五十岁了——恭喜你,成功达为‘黄老学才俊’的入门成就;
等六七十岁,外加天赋异于常人,这才勉强能跻身‘黄老之士’的行列。
至于学问大成,乃至于成为黄老巨擘,没个八九十岁,根本就不可能。
没办法;
黄老学说的理论框架太过宏大,理论思想又太过晦涩难懂。
单就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不过六个大字,没个三五十年的人生阅历,就别想参悟出个什么名堂。
而类似这样的六字真言,黄老学说有成千上万……
在这个国民综合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贵族也普遍活不过五十岁的时代,黄老学的没落,几乎是历史的必然。
再说儒家。
相较于黄老学‘专盯顶级贵族’的高端市场定位,儒家的基本盘,则是范围更广的地主豪强群体。
所谓耕读传家,说的就是儒家最欣赏的、有一定文学传承的大地主。
什么仁、义、礼、智、信,说一千到一万,都是儒家在为广大地主豪强,提供剥削底层穷人的思想工具。
所以,无论得罪了谁,儒家都绝不会得罪地主豪强群体。
因为那是他们最坚实的拥护者,以及最不可或缺的基本盘。
法家也有基本盘。
而法家的基本盘,也恰恰是法家‘特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