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鼓励了两句,觉得自己只要知道俞总的电车正在稳步推进就行了。
俞兴结束与朱主任的通话,视线重新放在面前的文件之上,这正是碳硅集团内部对于车辆不同设计方案的讨论,其中很大分歧的一项就是双叉臂+多连杆还是麦弗逊+多连杆的悬架组合。
就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来看,汉兰达、奔驰glk、沃尔沃xc90这些售价三五十万的都有使用成本更低的麦弗逊,碳硅集团用它是没问题的。
只是,仍旧需要考虑市场上对“第一款”这个概念的接受问题。
那么,普遍认识中更高级别的悬架自然是更好的选择,但如果前面使用双叉臂的悬架,机舱空间的问题就必须得到解决,就需要给双叉臂留出更大的空间。
发动机横置+麦弗逊+多连杆,或者,发动机纵置+双叉臂+多连杆。
问题在于,发动机纵置会导致驾驶舱后移,进而让车内的纵向空间减少,而且,纵置布局的输出动力是纵向的,由此带来的是要与后驱或者四驱系统相搭配。
碳硅集团的电车定位于家庭,这车内空间也自然希望得到保障,要让乘客获得舒适的乘坐体验。
既想要更好的双叉臂来提供更强的产品力,又想要车内空间不受发动机纵置的侵占,那……应该怎么办?
目前的第一个方案就是放弃双叉臂,回归发动机横置,既有空间保障,本身的麦弗逊也能说得过去,人家奔驰、宝马、沃尔沃等车型都这么使用。
第二个方案就颇为激进了。
既要又要的局面之下就需要创新。
发动机纵置是会侵占空间,但增程车需要的是增程器,可以把联合研发的增程器小型化,再在前舱布置前电机,不使用传动轴而直接把后驱电机集成在后轴。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