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很快,气温也随着进入酷暑而变得更加炎热起来。
自沈商离开青山村已过七日。
这七日,对于青山村最大的好消息便是位于沈氏祖宅对面,由沈氏大郎主持修建的村中族学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由村中十几位能工巧匠与青壮组建的青山村建筑队,正马不停蹄地将“同”字形的村学装修一新。由于古代不存在甲醛等装修问题,所以村学一旦落成,便能立刻投入使用。
至于沈侗为何要将村学建筑建成“同”字形,村上的村民并未过多在意。然而,他们深知,如今村学的用地,是由沈氏提供的护墙上那十亩空地。至于姚氏原本许诺的那三亩护墙下的空地,姚氏也依诺供给。只不过,当他们拿出这片地方时,村学的规划早已完成,故而姚氏所提供的地方并未得到利用。
然而,沈侗对“同”字形的村学满怀憧憬。这“同”字形村学的兴建,不仅契合了他和三弟沈腾两人内心对《儒书·礼记》中“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句话的期待,更承载了他复兴先祖“天下大同”遗景的愿望。
所谓“同”字形村学,恰似一个精妙的汉字拼图,可分为三部分。最外圈的“冂”字楼宛如一座坚固的城堡,傲然矗立,共有二层,内部设有村学的各类服务设施,如食堂、夫子宿舍、仓库、账房等,一应俱全。中间的“一”字楼则似一条笔直的道路,贯穿其中,共有三层,用作夫子办公室、休息室和医室等,为辛勤的夫子和学子提供舒适的环境。而“口”字楼则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坐落于中心,同样为三层,是教学主体的核心所在,承载着知识的传承与希望的种子。
今日,全村八百多村户三千一口村民,能来的都集聚到了青山脚下,准备亲眼目睹青山村村学开始招收学子。
一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