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从东汉中期开始,一大批以“释经”起家的士族官员,如马融、郑玄、卢植等大儒,开始迅速出现。
类比后世的话,这些从事释经工作的大儒,就相当于培训机构的教培老师。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儒家经典做注释,然后再来教学生。
士族很快通过这一方法再度控制了考核机制。
原因很简单,虽然大家学的都是标准教科书,考试的时候大家背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无法分出高下。
但等到考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时,那些寒门子弟就完全不行了。
因为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这些,这些“理解”都是士族们自己写的,然后他们再拿出来出考题。
这样一来就只有他们的后人和学生才能答得出来了,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士族彻底把控晋升通道。
“难归难,但总不能不做。”
刘协收敛思绪,随后说道:“朕曾经与奉孝提过一种名为‘科举制’的选拔人才制度。”
“此事奉孝应该与文和你提过了。”
贾诩点头道:“臣听奉孝说过一些,科举制与察举制有相似之处,陛下的想法是重新开科立考。”
“此举倒是与孝灵皇帝的鸿都门学颇似。”
灵帝虽然昏聩,但政治手腕却是极高,属于你可以说他坏,但不能说他菜的那种类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