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所有人共同认可的储君。在王德看来,至少在十年之内,不会有人能威胁到李象的地位。
至于十年之后,皇上广纳妃嫔,自然会诞下无数子嗣,若是李象非社稷之相,恐怕会重蹈前朝的覆辙。
一瞬间王德脑海里划过诸般念头,手上的动作却不停留,忙伸手接过李象手中的食盒,一脸笑容的说道:“皇上还有半个时辰,今日的奏折就批阅完了。”
“殿下来的正好,帮陛下整理一下御案,不过脚步轻些,别打扰了皇帝的思路!”
李象感激的看了眼王德,拱了拱手:“多谢王公公”
“殿下不用和老奴客气,快进来吧!”王德叫了一个太监领李象进了御书房。
自己在外间,亲自处理太子拿来的食盒。
虽是太子所献,但只要是外来的食物,都要进行严苛的检查,银针探测,太监亲尝,这些都是必须经过的程序。
李象心情忐忑的走向御书房,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让自己即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连忙上前行了一礼:“儿臣参见父皇,愿父皇万福金安。”
“嗯!”
李言似乎知道李象来此的用意,连头也没抬,鼻子里轻哼了一声,继续批着折子,也没有其他表示。
李象一时愣在了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自他一出身,李言就离开了长安,确切的来说,在长安所有人的眼里,李言都已经是殁在草原上了。李世民出于各种势力的平衡,没有再立新的太子。
可很明显,并没有越过儿子立孙子的意图。
因为李世民没有把李象这个嫡长孙接到宫里培养,也没有特别的宠爱和关照。皇帝的态度,满朝文武自然看在眼里,知道皇帝对庞大的东宫系旧势力,最大的底线就是不立新太子。
若想让他迈过儿子去立皇孙,基本不可能。
让海棠母子这么无名无份的住在东宫里,已经是他最大的让步了。在这样的形势下,李象和一个普通的皇孙也没什么区别,甚至因为自己父亲不在的缘故。
比之李恪、李泰的子嗣,更加不受待见。不是太子,却堂而惶之的住在东宫,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嫉妒、不满和敌视。
海棠怕自己儿子受人欺负,平时也以教导的名义,把李象约束在东宫里,养成了李象老实内向、不善言辞的性格。当然,说得好听点,就是厚德仁义,与人为善。
说得不好听点儿,就是老实巴交、胆小懦弱。
如今李言回来,做了皇帝,李象也跟着水涨船高,重新回到了万众嘱目的地位,只是在成长期养成的性格和能力,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提升起来的。
若是其他皇子,瞬间就能领会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