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刚刚的话,竟然是皇上亲自安排的,那这里面又蕴含了怎样的考量和深意,自己一介妇人自然不能领会。
不过,海棠也算放了心,即是皇上的安排,那儿子这就不算胡作非为,也不怕引起朝堂的非议。
看了看周围如柱子般的侍卫和远处的高墙,儿子说的也对,这里是东宫。种田不是上战场,也要不了命,更不是什么危险的事情,有皇帝的旨意。
至少一时半会儿的,自己是无法阻拦了。
想到这里,海棠稳住了心神,缓缓回到旁边,对东宫的属官们说道:“太子开荒种田,是奉了皇帝的旨意。皇上这么安排,必有深意,非它人所能揣度。”
“你们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吧,不要围在这里了!”
“原来如此,即然这样,那我等也就不忧心了。”
众多峨冠博带的老学究,顿时放下了心,太子亲自种田,也不是坏事儿。他们怕的是太子擅自所为,不务正业,引起皇帝不满。即然是皇帝安排的,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古之帝王治理天下,无不倡导农事,有些贤明的帝王,每年春耕还会亲自扶犁,以示对此事的重视。在播种的关键时候,更会派遣官员下到地方上,以督促耕种。
皇帝以这种方式教子,倒也是用心良苦,总比让太子无所事事,整日鲜衣怒马,招猫逗狗,到处招摇的好。
顿时,众人纷纷开始夸赞起来,并引经据典,奉承起皇上来。
众人放下心中担忧,散去后,海棠正准备离开,看到侯君集和岑文本疾步来到了校场边缘。
“臣侯君集、岑文本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海棠也有些无奈,若是只有自己父亲还好说,有岑文本这个臣子在,国丈也是臣,也必须得恪守君臣之礼。在公开场合,皇后就代表了皇帝,侯君集也不敢马虎。
若以私人身份摆谱,传出去就是僭越,没大没小,满朝文武的奏折就够他喝一壶了。
海棠也没客气,雍容的抬了抬手:“两位卿家不必客气,都请起来吧.”
侯君集是接到消息急忙赶来东宫的,岑文本是太子傅,想来也是为此事而来。两人看着远处在开荒的人影,海棠把了解的情况说了一遍。
岑文本连忙行了一礼,拱手道:“臣恭贺皇后娘娘,此事正说明皇上对太子殿下的看重。”
“哦?”
海棠脸色不善的问道:“岑大人这话怎么说?”
她是怎么看岑文本都不顺眼,此人可是吴王李恪的铁杆心腹,原先以为他投了魏王,是个朝秦慕楚的角色。后来经过父亲解说,才知道,原来岑文本一直都是李恪的人。
去魏王府,也是为了当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