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言脸色无比沉重,他当然知道,有些人就是想让百姓活不下去,逼得把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拿出来售卖,以此兼并土地,并且把百姓变成他们的佃户,世世代代受其奴役。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的巨大灾难,恰恰是有些人千栽难逢的壮大良机。
鲁迅先生说的几千年的封建史,他看来看去,就是两个人‘吃人‘,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这个时代,人,就是一种资源,可以源源不断用来榨取钱财的固定资源,你以为他们看重的只是土地。实际上他们不但要地,连人也要,敲骨还要吸髓,最后死去还可以做肥料。
这些血淋淋的现实,他却没法儿对李象明言,这不是现在的李象能承受得了的。更不是那些刚刚长成的孩子们能知道的,不然他们恐怕会对人间失望,后悔来此一趟。
为什么人人向往童年,怀念过去,因为成年人的世界,沉重的让人窒息。
李言神色严肃的说道:“朕想告诉你的是,为什么丰年百姓依然困苦的其中一个原因?”
“每年朝庭收取税粮后,百姓都会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到市场上去售卖,用以增加收入。可粮食是一种很讲究时令的东西,百姓无法长期保存,就必须得在丰年的秋后出售。”
“短时间大量的粮食进入市场,必然导致价格下降,这就是他们无法增加收入的原因。各大粮商也会趁此时机纷纷压价,以最便宜的价格从百姓手中收取粮食。”
李象想了想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被人廉价买走,他也十分不甘:“父皇,那他们为什么不放到以后出售,或者运到其他缺粮的地方卖出高价?”
“不行,因为这个其他地方,很可能就是从南方到北方,单个百姓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另外,他们也急需这些粮食卖出去,购买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根本没法儿等。”
“他们唯一祈盼的就是粮食价格能高一些,这才是真正能解决千家万户的问题。朕没办法从法律层面规定粮食价格,以保护百姓,只有另辟蹊径,用东厂来帮助百姓。”
话音一落,李象诧异的问道:“父皇,朝庭都做不了的事情,东厂可以做吗?”“当然可以,你忘了东厂本身就是一个属于朝庭官营的大粮商。”
李言解释道:“民以食为天,本来在你皇爷爷的安排下,东厂下面就有很多粮队,为了经营粮食,甚至在江南、两湖和巴蜀等地都修建了粮库,用以屯放收购的粮食。”
“每年丰收时,北地的粮食约为十到十五文一斗,而江南、两湖、巴蜀等地更是五六文一斗,最便宜的时候,斗米仅三钱。”
“朕要你接下来把重心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