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意识地伯景郁就觉得庭渊也是这样的人,如此年轻就被百姓歌颂,还如此没有礼仪观念,他怎么想,都不觉得这个人配得上“大善人”这个头衔。
能让百姓歌颂,说明这个人无论是品行、学识、才干都应该是顶好的,不说受文人追捧,起码也得在一方文人中有极高的地位。
庭渊听他这么问,心中就已经完全明白了,这是觉得他德不配位,名不副实。
庭渊见哥舒没有说话,想来也是想让他自己为自己辩解,于是便道“承办学堂从来都与长幼无关,只有想与不想,我有足够的钱财支撑自己承办学堂,愿意让女子一同入学,那是因为女子从不比男子差,她们也应该受到尊重,而非被困在四四方方的宅子里,女子也有读书识字的权利。至于百姓们为什么歌颂我,你要去问百姓。”
对于庭渊这个回答,哥舒满意地点头。
虽庭渊不知伯景郁此行来居安城的目的,却也在冥冥之中为他指明了一个方向,从不同的角度与哥舒的想法不谋而合。
关于百姓的事情,百姓最有发言权。
伯景郁听完庭渊的话,不否认庭渊的话有道理,也不否认他的观念,但他仍旧觉得凭借承建学堂让男女一同入学读书,不足以让百姓称呼他为“大善人”。
伯景郁问“善人可曾写过什么诗,写过什么字又或者为百姓做过什么善事”
庭渊摇头“我不曾写过诗,也不曾写过什么字。至于是否为百姓做过什么善事,得看我做的事百姓是否从中收获了利益,百姓是否觉得我做的是善事,善无大小之分。”
哥舒拍手呼应,“说得好,善无大小。”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