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可惜郑弘虽有不世奇才,却难以防止小人陷害,最终被窦家害死。直到此时,一直忠于窦家的宋由便做了太尉。宋由的才智,领一太守职也难以胜任,至于权谋斗争,更难以向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一样,运转自如。
邓彪上台之后,虽然名义上统领三公九卿,兼录尚书机要任务,但他唯恐得罪人,不管是司徒袁安、司空任隗还是窦宪兄妹,他都力求交好,为了明哲保身,邓彪只得每日不问政事,使得大权旁落,悉数掌握在窦宪的手中。
天下虽大,此时却也难以找到可以和窦宪一比权势的人物出来。窦宪生性比较暴躁,平生第一恨事,就是当初自己父亲窦勋被冤死狱中。其主审便是谒者韩纡。现如今,韩纡早已经命归黄泉,窦宪再是厉害也无能为力,但是胸中一股怨气,几十年如一日,又岂是韩纡一死就可以了之的。于是,窦宪将韩纡的儿子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捕入狱,处以极刑,削其首,以告慰亡父窦勋在天之灵。
此事过后,窦宪心中的理想则在暗自增长,催促自己开始行动起来。
在朝廷讨论是否要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之时,许多大臣,包括司空任隗认为,在匈奴不再采取侵略政策时这样滥用帝国的资源,迫使部队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艰苦的服役是愚蠢之举,虽然没有人听取他们的申诉,司空任隗和司徒袁安仍然继续提出自己的观点,以致有许多同僚担心他们的安全。但是他们得到了升任司徒的鲁恭的支持。当时鲁恭仍任侍御史,就请求不要让人民卷入窦宪发动的战争,他还认为,非汉族人的习性和中原人完全不同,从这一点说,就不应该允许他们作为杂居社区的成员与汉人住在一起。另外,匈奴不久前被鲜卑打败,利用这个机会既不正当又不合适,匈奴已经从边疆防线上往后撤退了一大段距离,要找到他们就得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因而极不合算。鲁恭引用大司农的观点,即现有资源不足以支持这么大的战役,而且他还说其他官员也一致不同意发动这场战争,同时也不应该用公众的生命去满足某一个人——即窦宪的愿望。
如此大的阻力,窦宪能够实现自己成为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大将军、打败匈奴的愿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