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不适合工业时代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继续以传统人力的方式耕种这些土地,收益率相比机械化农场而言越来越难看。
农民的收入相比进厂当工人而言也越来越弱势。
在这样的总体环境的影响下,这种边沿的次级耕地正在陆续进入荒废状态。
不过大明本土的百姓大多是比较勤奋的,就算是没有精力耕种自己的土地了,通常也会种上各种树木。
所以很多偏远地方开始自发的退耕还林了。
现在这个世界的大明本土耕地面积,应该不会超过前世的本土耕地总面积了。
而美洲的耕地潜力显然是巨大的,未来的耕地面积肯定会超过大明本土,粮食产量也有机会超过大明本土。
如果统计刨除本地口粮消耗后的粮食产量,美洲实际上已经超过大明本土了。
本土的粮食总产量虽然全世界最高,由于本土的人口同样全世界最密集,大部分粮食都作为食物直接消耗了。
牲畜饲料、酿酒材料、工业食品等相关产业,不得不由海外农场的粮食供应大部分消耗。
美洲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输出区了,每年的粮食输出量已经超过了开拓了一百多年的南洋地区。
原因也是北美的旱田更适合机械化耕种,而南洋地区的土地大多是水田。
与此同时,南洋地区的热量过大,植物生产周期相对较短,再加上昼夜温差较小,导致粮食本身的口感不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