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火是电动汽车不可避免的,但我们用了电池倒置技术,所以即便着火也能有时间反应。”
“另外,汽油车撞击着火概率确实小,电影里面确实有夸大。
但请杨总有时间去看看数据,如果发生类似刚刚北美这样的事故,汽油车会不会着火?”
李毅的一番话,完全是有根据的。
实际上电动车想要在设计上做好防护工作,如果不考虑车身重量,只关注撞击着火的概率,做好了还真不一定有汽油车大。
反而很多的电车着火事故,是因为电池高温的原因,自燃的概率高很多。
但要说杨话说的话,完全没道理也不尽然,不然王川富也不会反应那么大了。
毕竟,新能源汽车防火安全的核心,就是电池安全。
这是在化学体系上就存在的风险,所以怎么防范这种风险,才是汽车电池供应商主要面对的事情。
以锂离子电池,包含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等类型为储能部件的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在化学体系上就存在风险,本质的原因就是锂离子电池是一个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放在一个空间范围内,从而通过电极端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充放电过程。
这就好比,你将汽油和空气混在了一起。
当由于某种原因,不论是机械损伤了,还是电芯缺陷破坏稳定性了,甚至其他的电气滥用,外部加热等等,一旦电池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被直接连接到一起后,就会出问题。
这就好比你用打火机点着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大量的热量出现。
这样一来就进一步损坏了电芯,从而逐步发展成为火焰。
这就是一个电动汽车完整的热失控过程。
而且,一旦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电池本身就具备了起火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能量。
即便这时候电池扔进水里,它依然能够继续燃烧,这也是电动汽车着火后,很多灭火器不起作用的原因之一。
这种事情,如果按照正常的科技发展进度来说,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兴起,各个厂家会在电池技术上百花齐放。
对于电池包的热管理设计,如果说最初几年大家就像拿到了通版方案一样,都很相似,那么后来随着需求不同,不同车企或者说电池企业,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推出各种技术。
比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蜂巢能源的龙鳞甲电池,都是这里面的佼佼者。
但李毅不一样,他作为一个重生者,深深的知道一辆汽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这里面不仅仅有车机这样的深度融合,神驼电能在ff未来汽车设计上的深度融合更是这样。
神驼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